天猫双11:“笑了电商哭了实体”早就不再,生态赋能已开启共赢时代

2017-12-01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天猫双11已过,但其激起的涟漪犹在。1682亿元的成交额,单日订单量8.12亿个……刷新多项世界纪录,对堪称“纪录收割机”式存在的天猫双11来说,“只道是寻常”。

  被认为是“中国电商产业最天才的发明,没有之一”的双11,说起来,已走过了9个年头:从最开始的淘宝网上集中促销时点,到最著名的“人造节”、“全球购物狂欢节”,再到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新零售”进化节点,截取其进阶之路的几个端点,连起来就是近十年来中国商业生态嬗变路线图的缩影。

  而今年天猫双11,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全球大协同下对商家的全方位赋能。“商业赋能”,是解锁今年天猫双11中展示出的“新零售”能量的关键密码,也是观察阿里巴巴18年间进化的重要伏线。

  今年天猫双11成了全方位商业赋能的“Showtime”

  赋能的本质是加持,说白了就是能力赋予——赋予别人TA可能并不具备的能力,助其达成目标。这有点像《摆渡人》里“摆渡人”的角色设定——渡人以渡己。赋能即渡人。

  阿里巴巴定义的“赋能”,指涉的主要是搭建商业基础设施,让那些商家、企业利用平台资源成长、发展和获益。马云就曾在演讲中多次提到,阿里巴巴的哲学是希望打造生态系统,赋能他人。在此哲学的统摄下,“赋能”战略确实在阿里巴巴各个角落播种:这不只是流量赋能、效率赋能、用户运营赋能,而是涵盖各环节的全链赋能;不是赋能某个领域、行业,而是赋能全产业链。

  今年天猫双11,对商家企业的赋能就得到了充分体现:像阿里巴巴CEO张勇说的,阿里巴巴已成为了横跨商业、支付金融、物流、云计算、文化娱乐,包括国内市场、海外市场的数字经济时代商业基础设施的提供者,今年“双11”会是阿里经济生态的全景大展示。

  而作为中国地标性的线上综合购物平台,天猫就对品牌商家进行了多个维度的赋能,包括智慧物流的加速力、成交的爆发力、新用户的拉动力、新零售的联动力、全球化的覆盖力和数据智能的战斗力。

  从成交量看,阿里巴巴最终数据显示,双11当天共有167个品牌销售破亿,比去年增加了近9成(73家),涵盖了服饰、美妆、手机、电器、家电、食品生鲜、日用品等在内的全部品类各大品牌,销售过10亿元的则有5家。这其中,快消品牌占到46个,是“亿元俱乐部”成员的富矿。这离不开视频直播、VR等娱乐互动元素的刺激,更离不开飞天技术平台为基础的整个技术架构的支撑。

  在拉新、留存、促活方面,双11期间,天猫平台上的绝大多数商家DAU(日活跃量)和Ts(用户在网站停留时间)都创了新高,24家品牌有100万以上的新用户完成首次购买。

  拿新零售的线上线下联动效果看,海内外超100万商家线上线下打通,全国参与活动的线下商场、门店数量约18万家,很多品牌商家线上线下客流量均创新高,这些都是新零售威力浅表层的直观见证。“新零售”的新,指的是对传统“生产—零售”模式的流程再造:之前商品产量取决于产能水平、厂商对需求的粗略估算等,现在大不一样,先由前端消费数据得出需求量再倒拉上游定单的“新零售”,实现了供应链优化,也必然让制造业在“双11”流量红利和“去库存”目标的结合中收益。

  就物流而言,双11成交量最大,物流服务能力跟不上节奏,都是白搭。今年天猫双11,是有史以来货物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迁徙,物流体量再创世界新高,单日订单量达到8.12亿个,这占到当天全国各大电商平台产生的物流订单总数的95%。规模空前的订单量,成了对物流能力的急速拉练。

  但今年双11后,就很少出现爆仓等乱象。菜鸟网络对快递物流企业的技术、仓配能力全面赋能尤为明显:它联合社会化的仓、配资源及能力,为商家提供具有行业特色、电商特色的仓配服务,提高商家的仓配执行效率。

  这次天猫双11,菜鸟也早早摁下了“赋能”按钮:无论是通过智能算法,根据海量历史数据预测各城市的商品销量,并差异化地建立前置仓,实现了“单未下,货先行”;还是大规模启用了机器人仓库,形成仓群来服务天猫双11;抑或是发动了超过300万物流人员,18.8万个快递网点,近3万个末端驿站、20万组自提柜等,实现“运力总动员”,都是例证。

  结果就是,今年包裹送达却比去年再提速20%。有些数字可供观照:11日上午9时许,天猫双十一订单发货量超过1亿个,比去年提速了2个多小时。双11过去仅一周左右,全国各大快递公司就对双11的包裹基本签收完毕。这在以往,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今年天猫双11,是天猫海外“双11”的元年,全球商业大协同的意味也很明显。“环球同此凉热”,不仅体现在“全球买全球卖”上,也反映在“新零售”的玩法被带到国外上。其效果在数据上有直观呈现:国际品牌整体成交金额同比增长51%,有100个中国品牌借船出海走向海外市场,全球消费者都能加入到购物Party中来。而一个“全球大协同”背后站着无数的数据——因为从交易、客流再到门店,已全面数字化,而盘活这些数字的智能数据,正是大协同的技术驱动。

  经济体赋能,全社会协同,新物流支撑,技术化驱动,让天猫双11成了连接零售业和制造业、供应端和消费侧等多维度商业变革的试验场,也成了全方位商业赋能的“Showtime”。

  天猫双11是阿里强化生态赋能平台型经济体的“练兵场”

  天猫双11全方位商业赋能,是阿里巴巴强化自身成为生态赋能平台型经济体的醒目标志。这种生态赋能,并不仅仅体现在“天猫双11”期间,它已是阿里巴巴经济体的日常。

  也就是说,阿里巴巴眼下所做的,早就超出了“电商”的范畴,而是搭建起了以全渠道营销体系、数据智能、支付工具、物流体系等为支柱的整套新零售基础设施,而天猫双11,正是这些基础设施赋能效应的“大型操练”。

  早些时候,全球知名的财经媒体《财富》将马云列为2017年度全球领袖人物榜单的第二位,其封面报道标题则是——《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如何赋能全球企业》。将马云和“赋能”打包阐释,也展示了解读阿里的正确打开姿势。

  从阿里喊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口号起,到后来淘宝天猫搭建电商基础设施,蚂蚁金服着力为小微商家提供金融服务、用移动支付丰富了其交易场景,菜鸟网络搭建智慧物流生态圈,阿里云提供普惠科技,再到如今“新零售”重构了平台、品牌商、零售商、渠道商、物流商的关系,将其纳入“大协作”的频道,还有eWTP(电子世界贸易平台)以降低贸易壁垒来降低全球商业大协同门槛,整个阿里正用其开放平台的“赋能”思维和能力,重塑自身角色,也改变中国和世界的商业生态和形态,让各行各业都从中汲取红利。

  阿里的蜕变,是顺势也是引势。有学者曾将企业分为两种:线型公司和平台型公司。后者负责链接核心价值的创造者和用户两端。阿里从一开始做淘宝、天猫,就是在做平台,也是国内最早的互联网平台的典型代表。

  传统C2C、B2C等平台,固然能让B端商品快速到达另外一端的客户,但除了消除信息不对称和提供“流量红利”外,缺乏深层次的连接。但阿里已走出该阶段,它依旧是“提供赛道却不与商家赛跑”,但它如今是在集结了B端的商家、厂家、服务者、供应商等角色后,将平台赋能给他们,创造他们与C端持续的互动场景。而着眼于“场景与互动”去帮助各方持续挖掘需求,正是赋能的重要内涵。

  从早前淘宝、天猫、支付宝等铺设起了“比价”“信用”等场景,到菜鸟物流、阿里云的“大数据、云计算”丰富了各种场景,阿里打造赋能平台的基础不断夯实。

  它不只是赋能B端,也不止于服务销售,而是将囊括大数据、云计算、AI等技术和物流、支付等服务能力网状交织的生态平台开放,进而帮助全产业链先触网“+互联网”再搭车“互联网+”,接着在被赋能中完成重构、转型、升级。

  而新零售的提出与践行,则将阿里的赋能导入了更深的层次。天猫双11内涵也变得愈发丰富:那种笑了电商哭了实体商业的景象已不复存在,现在是更多商家打通线上线下,上下通达、立体联合、协同一体。消费者触点多元,拿起手机就是线上,放下手机就是线下,可在各种消费场景中切换,绝对的线上线下之分已经没有了。到头来,实体商业和制造业等都是天猫双11的大赢家。

  而今年天猫双11的庞大交易额,还有由此呈现的新零售“洪荒之力”,自然也是洞见阿里的生态赋能之强效、彻底的切口。就像有些行业观察者说的,全世界能够进行赋能的公司不止阿里一家,正在推进赋能的也不止阿里,但从目前看,以赋能为使命的,倾尽全力进行赋能的平台型公司,只有阿里一家。所以,它非但能创造一个个奇迹,更能开启一个个颠覆性模式、制造一大堆共赢式机会。

  天猫双11在商业赋能方面为什么这么“能”?说到底,答案也尽在于此。

  麦徒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徐梦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