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枣庄十二五7:新征程机遇与挑战
枣庄大众网1月8日讯(记者 张环泽 报道)展望枣庄“十二五”,机遇与挑战并存。
十二五时期,是全市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快速拓展城市空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全市经济结构将加快调整、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消费升级明显加快。
尚佳的发展环境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将在调整中逐步恢复增长。国际贸易和跨国直接投资将再趋活跃,国际产业转移将在更广范围、更大规模和更深层次上进行,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将使有限的能源资源变得更加紧俏,并推动能源资源价格不断上涨,这将给全市化工、建材等资源依赖性较强的行业发展带来期的挑战。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家将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发展战略,山东省实施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发展战略,已经或即将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些将会给全市经济发展带来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机遇。同时,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将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导向,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更加突出,经济增长的规律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出更多的需求,转变发展方式的大趋势将给以工业带动为主、增长方式粗放的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带来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从全市情况看,“十二五”时期,我市仍处于城市转型攻坚期、工业化中后期、服务业快速膨胀期和城市建设起步期。我市实施城市转型“一大战略、三大战役”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要成为全国率先成功转型的典范,任务依然繁重。尽管我市产业结构得到逐步优化,但是由于产业层次仍然偏重,从投资驱动向消费、投资双轮驱动转型任务繁重,转方式、调结构面临较大压力。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枣庄二日游”成为山东旅游亮点,潜力巨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定成效,老城做新、新城做靓、同城化建设迈出新步伐,新一轮城市建设拉开序幕。
良好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我市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枣庄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资源枯竭城市,城市转型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给予一系列政策和资金支持,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枣庄市做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的意见》(鲁政发[2009]134号),在产业发展、财税金融、矿产开发和土地利用、民生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为我市发展带来新机遇。
具备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已建成煤化工企业形成固定资产164.5亿元,煤化工产品3O余种,产品种类居全国第一。鲁南化肥厂、国泰化工公司、新能凤凰能源公司、辰龙化工创业基地等煤化工龙头企业形成领军之势,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在全国率先初步形成,是全国发展势头最强劲、最具竞争力的煤化工基地之一。水泥熟料、石膏产能均居全省第一,是山东省中小机床制造业基地。
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特色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
具备充足的发展后劲。
“十·五”期间,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630亿元,年均增幅保持在19个百分点以上。相继启动了总投资3OO亿元的“一城、一库、一电、两院、四条路"九大基础建设。其中,台儿庄古城一期核心景区建成试运营;庄里水库、十里泉电厂6O万千瓦机组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枣庄职业学院创建成功,成为实用性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结束了枣庄没有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创建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抢占煤化工发展的制高点;台儿庄复线船闸、枣庄港建成,运河枣庄段通航能力提升一倍,在全省内河率先达到国家二级航道标准;京沪高铁枣庄段建设实现“山东第一,全线最优”;枣临高速公路、枣临铁路全线开工,将打通枣庄的出海通道;以及枣木高速改造升级、店韩路改造等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点项目,为我市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具备良好的旅游业发展潜力。具有7300年的始祖文化、4300年的城邦文化、27OO年的运河文化、13O年的工业文化。依托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建设,我市现已基本形成了以文化观光、休闲度假、运河古城、红色旅游为主的各类差异化特色旅游产品,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增速较快。
面临挑战多多
“十二五”时期,我市面临的挑战和不利条件主要有四个方面:
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一方面,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任务艰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将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紧迫性加大。多年来,投资是我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但要保持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就必须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任务艰巨。我市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不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未来五年以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要求日趋紧迫。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更高,环境保护特别是农村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节能减排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对我市“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城市建设任务艰巨。城区依资源分布,人口、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分散,城市呈现出小而散的组团式结构,以致各城区规模偏小且发展很不平衡,城市综合功能不完善,城市的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和聚集效应不强,各城区之间交通不便,影响了城区一体化发展。
民生改善任务艰巨。城、矿区居住条件差,棚户区改造任务重,全市棚户区改造面积为545万平方米,占全省棚户区改造总面积的42.9%;失业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社保水平低,低保人数居全省第2位,社保工作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