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新闻

"十三五"期间推进智慧枣庄建设得做这些工作

2016-03-29 20:52:00来源:大众网作者:

今天上午,解读《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二)在枣庄市新闻发布厅举行。刘吉忠在发布会说,《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新闻发布会现场

  大众网枣庄3月29日讯(记者 张乔阳)今天上午,解读《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二)在枣庄市新闻发布厅举行。会上,针对科技创新理念的设想和重大举措,进行了解读,并对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本次会议由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蒋计霞主持;市科技局局长刘吉忠、市经信委副主任魏斌、市商务局副局长李孝营、市旅服委副主任赵爱云、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从望参加了发布会。
  刘吉忠在发布会说,《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规划纲要》把创新发展理念放在了首位,这充分说明市委、市政府对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把创新贯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作为科技部门将重点把握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智慧枣庄建设,开展“互联网+”行动,实施人才创新工程“五大举措”。
  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重大技术需求,与京沪沿线、长三角、京津冀区域建立高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合作长效机制,支持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浙江大学等在我市建立机构,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推广服务;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到2020年,全市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培育10家以上创新能力强、服务水平较高、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服务骨干机构,打造1—2个创新创业和知识产权服务示范园区。
  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积极发展众创空间,加强创业培训载体建设,到2020年,全市各级各类孵化器数量达到20家,孵化场地总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1000家,毕业企业达到300家以上。激发创新创业热情,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弹性学制,改革学籍学业管理,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鼓励农村劳动力创新创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支持农民网上创业,大力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学习推广“淘宝村”发展经验,建设一批“电商示范村”。
  在推进智慧枣庄建设方面,将建设鲁南数据中心,建设智慧城市云服务中心,建设锦水长街高铁“互联网小镇”,以高铁“互联网小镇”为龙头,配套建设枣庄经济开发区电子商务产业园、滕州龙园古镇互联网+综合平台、薛城孵化器2.0科技创新产业公园、山亭鲁南网商谷创业园,利用互联网技术,形成集创意创业、软件开发、技术孵化、养老、旅游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在开展“互联网+”行动方面,重点发展“互联网+”协同制造、+现代农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到2020年,建成3D打印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一批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生产取得突破,部分领域技术和制造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争创国家级智能产业园区;实施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大田种植、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物联网示范应用;鼓励大数据、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建设智能仓储体系,提升仓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运转效率;推进“枣庄工业品线上推销行动”,培育“枣庄电商谷”、鲁南网络经济产业园、峄城颐高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枣庄茂源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山亭网商科技产业园等,形成互联网经济集聚园区。
  在实施人才创新工程方面,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以实施枣庄英才集聚工程为引领,面向海内外引进培养100名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引领高新技术、带动新兴产业和新兴学科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加大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每年至少培养1000名“金蓝领”,扩大高级技师的数量规模。优化人才使用机制和环境,鼓励企业利用股权激励、分红等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依托枣庄高新区建设“人才特区”。强化政策落实。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田田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zdz@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