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滕州农民的墨子情缘 25年执着寻"墨迹"

2016-07-05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孟令洋

李存建向大众网记者介绍发现目夷亭亭柱的具体位置

李存建寻找了25年的目夷永固石匾

墨子塑像原模

目夷亭八棱亭柱的发现为“墨子滕州说”增加了实物佐证

滕州市木石镇农民李存建自掏腰包300余万建立“滕州市墨子故里博物馆”

在滕州木石镇东台村出土的“目夷戈”

  大众网枣庄7月5日讯(记者 孟令洋)在滕州木石镇有一个占地2800平方米、收藏文物史料2000余件、10余件墨子故里遗迹实物的博物馆。这是木石镇木石三村村民李存建自掏300余万元建立的滕州市墨子故里博物馆。25年来,李存建一直在搜寻各种墨子故里遗迹实物,目前,“目夷亭”亭柱、“目夷永固”石匾、目夷戈等历史遗存实物均被发现。

  滕州农民和大学教授的约定:寻找墨子遗迹

  1991年,滕州木石镇建立墨子纪念馆,筹备成立工作由已故山东大学著名教授、墨学专家张知寒负责,当时李存建在墨子纪念馆建筑工程工地干零活。

  张知寒在空暇时间经常到村里走访,向老人打听有关墨子遗迹的情况。当时在木石镇化石沟村一位刘问生老人说,化石沟城门楼当时有南城门、北城门、东门、西门,四周有寨墙,南城门高大两层,有门楼子,南门是双扇大门,门上方镶有“目夷永固”石匾一块,北门也有一块石匾“蚕母绵延”。后来,城门不幸遭到破坏。

  张知寒和李存建约定:尽可能寻找到目夷亭遗址、“目夷永固”石匾等墨子遗迹相关遗存。从1991年以来,李存建对墨子文化和历史遗迹情有独钟,从未放弃寻找墨学教授口中佐证“墨子滕州说”的“目夷永固”石匾。

  1997年第三届国际墨学研讨会在济南召开,张知寒邀请与会的中外专家学者几十人来到滕州木石镇又一次向李存建打听有关墨子故里“目夷永固”石匾及城墙文物的下落。

  25年来,李存建耗费了大量人、财、物力,搜集了大量墨子相关文物,于2016年1月建成墨子容古博物馆(现更名“滕州市墨子故里博物馆”),对外开放。4月,李存建多方打听得知“目夷永固”石匾在外地发现,几经辗转,花费重金买回城墙木石。

  石匾为青石材质,长170厘米,宽70厘米,重500斤,上书“目夷永固”四个大字,落款为“壬子年建”。同时,李存建还寻找到部分花纹精美的城门方砖和檐脊龙首神兽。

  为了寻找这一历史遗存,当年张知寒走遍木石镇许多村庄,向多位老人了解情况,均未果。李存建说,时隔25年找到了“目夷永固”石匾也算完成了和张知寒教授的约定,告慰了张知寒教授未了心愿。

  目夷亭、目夷戈相继被发现 均被博物馆收藏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襄公把他的侄子伯夷封到了狐骀,国名“目夷”。伯夷的两个儿子目夷子与太子兹父,目夷子一直想把国家让给弟弟,但太子兹父坚决不受。其后,目夷子施计让国给太子兹父。为了缅怀哥哥的仁德,太子兹父就建亭树碑,题匾额为“目夷永固”。后人题楹联“兄让弟弟让兄父命天伦千古重,圣称贤贤称圣顽廉儒立百世师”说的就是这件事。

  “目夷永固”石匾中“目夷”是指目夷子。据史料记载目夷子的后裔中,最著名的就是科圣墨子。这一带人们为了纪念目夷子,也将村落的名子改为与目夷有关的名称。古代“仁”、“夷”、“石”、“台”相互通用,所以至今有木石、东台、西台等村名。

  因此,目夷亭、“目夷永固”石匾便成了“墨子滕州说”的有力佐证。

  在2800平方米的博物馆中,李存建搜集了大量与墨子相关的书籍、实物。展品基本按照时代顺序陈列,设有墨子文化长廊、墨子科技展厅、墨子军事展厅、墨子遗迹展厅等。其中,镇馆之宝当数“目夷永固”石匾、目夷戈、目夷亭八棱石柱等墨子遗迹实物。

  2016年3月6日,在木石镇东台村发现了目夷戈,被李存建收藏在自己修建的博物馆中。5月8日,在木石镇文化广场东北角挖出目夷亭八棱石柱,石柱上刻有“兄让弟弟让兄父命天伦千古重,圣称贤贤称圣顽廉儒立百世师”的楹联。目夷亭八棱石柱的发现让李存建惊喜不已,也印证了张知寒提倡的“墨子滕州说”。

  为了制造墨子文化长廊,李存建曾卖掉3000斤余米。谈起过往经历,李存建感慨,他不后悔。生在墨子故里,与墨子结缘,让他明白:历史总会被后人铭记的。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乔阳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六月初一“过半年”枣庄这些民俗你知道吗?

    农历六月初一,这一天天刚蒙蒙亮,枣庄不少地方响起“噼噼啪啪”的烟花爆竹声,声音一直延续到中午。原来今天是六月初一,人民常说的“小半年”。“六月初一过半年”这是鲁南乃至整个山东的民间习俗。这一天人们...[详细]

    2016-07-04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