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个醒!路边这些野生蘑菇 你可千万别采

2016-07-15 来源: 滕州在线 作者: 闫沛

  进入夏季以后,由于气温高、雨水多,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有些市民外出游玩时,喜欢采摘一些蘑菇拿回家食用,其实这样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7月14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温馨提示,野生蘑菇很难准确辨别是否有毒,所以市民切勿采摘、食用野生蘑菇,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从左向右:秋盔孢伞、鳞柄白毒伞、残托斑毒伞、褐鳞小伞、毒粉褶菌、白毒伞、毒伞、包脚黑褶伞)

  近段时间,我市雨水逐渐增多,加之天气炎热,野生蘑菇疯狂生长,吸引了一些市民前去采摘。“我知道如何分辨蘑菇是否有毒,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正在北辛植物园附近采摘野生蘑菇的市民宋女士说,她以前采摘过一些野生蘑菇,回家后炖着吃味道很鲜美,而且野生蘑菇自然生长,不会受到太多污染,因此出去游玩时,很多人都会采摘一些拿回家食用。

  记者采访发现,很多市民辨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都是看颜色,对于这一民间流传的鉴别方法,市食药监局食品生产监管科科长杨冠山说,从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看,很多人是因为轻信流传的所谓毒蘑菇鉴别方法,自认为无毒才导致误食的。其实,这些民间流传的鉴别方法并不科学。比如,有人认为“鲜艳的蘑菇都是有毒的,无毒蘑菇颜色暗淡”,事实上,有许多剧毒蘑菇也和普通无毒蘑菇一样,拥有相似的外表。鸡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红菌等野生蘑菇颜色鲜艳,但美味可食,而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等剧毒蘑菇,其颜色为灰色或白色,一旦食用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通过颜色判断蘑菇是否有毒,这一鉴别方法并不可行。

  “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方法,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来鉴别,民间流传的辨别方法并不可靠。”杨冠山说,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不采不吃野生蘑菇。据了解,毒蘑菇毒素含量非常高,这些毒素对人体的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大。吃毒蘑菇中毒者临床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等,还有少数人表现为神经紊乱。如果中毒严重,会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溶血性中毒等症状。

  杨冠山提醒市民,一旦误食野生蘑菇,并出现头晕、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并立即到医院就诊。另外,市民在购买蘑菇等食品时,应到正规超市、农贸市场,不要在流动摊贩处随意购买,对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购买或食用。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乔阳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本轮降水预计傍晚结束 已发布地质灾害预警

    受高空槽以及低空切变线的共同影响,从15日凌晨开始全市范围内出现降雨,截至今天早上10:00,全市平降水量为38毫米,其中,滕州降雨量最大,为53.1毫米。预计今天傍晚本轮降水结束。 [详细]

    2016-07-15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