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射成功 墨学专家祝贺

2016-08-1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孟令洋

  大众网枣庄8月17日讯(记者 孟令洋)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一消息令人振奋。首颗量子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多年来一直坚持墨子文化研究和传播的墨学专家欢欣鼓舞。

  滕州墨研办:作为墨子故里的滕州人倍感自豪

  16日上午,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召开全体人员会议,热烈祝贺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成功,并进行座谈交流。

  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墨子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邵长婕在座谈会中说,此次发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这颗卫星体积不大,却为世界科技瞩目。

  她说,让我们更为激动的是这颗量子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作为墨子故里的滕州人倍感自豪,自1992年以来,滕州市兴建了墨子研究中心和墨子纪念馆。先后举办了一届国内、十一届国际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六届墨子文化节,编辑出版了《墨子大全》、《墨子研究论丛》等100多种书籍,逐渐形成了一个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专家学者参与的交流研究传承墨子研究的重要平台,做了一些积极探索。

  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办公室作为中国墨子学会秘书处,通过电话采访的形式对部分墨学研究专家、学者进行了采访。

  朱传棨:量子卫星命名为“墨子”彰显文化自信

  中国墨子学会顾问、武汉大学教授朱传棨说,我国发射的量子卫星命名为“墨子”,彰显了文化自信,意义重大。墨家对科学理论和技术实践的贡献,是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第一个黄金时代的杰出代表,《墨经》中对光学、力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都有系统化的理论体系。

  朱传棨认为,这一命名是对研究墨家说学是极大鼓励,要深入发掘墨家科技思想的精华,努力传承弘扬《墨经》中科技思想,把传播墨家科技思想与当前科普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

  姜宝昌:“墨子号”为了纪念墨子及其后学的科技成就

  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原院长、教授姜宝昌说,

  被命名为“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显然是为了纪念墨子及其后学的科技成就,尤其是在光学方面的成就。

  姜宝昌说,墨家在光学方面的实验和研究成果属于几何光学领域,可以说既系统又全面,既有经典性又达到了那个时代的巅峰。他认为《墨经》经说下篇的“著斤半近前取”所得到的“端”就是现在的基本粒子,也就是量子,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学科,是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定义。

  姜宝昌还寄语滕州的父老兄弟,有责任也有义务共同将墨研事业推向前进,让墨家科技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价值取向落实到位。

  孙中原:赋诗一首祝贺量子卫星“墨子号”

  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孙中原说,以墨子的名字命名量子卫星,这一国家和世界的重大事件表明,墨家显学再次提升到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必将极大鼓舞墨学研究者的研究热情。

  为此,孙中原赋诗一首:“量子卫星墨子号,文化自信树典范。墨学现实相融通,联接中外通世间。轴心时代根底深,理论潜能大无边。创转创发康庄道,理想期待倡新元!”

  孙中原说,墨学研究的康庄大道和理想期待,是推动墨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国家文化战略注入新的活力和元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锐利的思想武器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齐瑞端:希望墨子研究能走向全世界、走向辉煌

  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贵州教育学院职教分院原院长、教授齐瑞端说,这一卫星的上天,也就是墨子走向全世界的冲锋号。墨子在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以前,就能够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为量子研究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齐瑞端说,现在正是中华民族墨子复兴的高潮时期,这次卫星上天也向全世界的人民宣布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科学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向全世界证明是最先进发达的。作为墨子学会副会长的他,非常兴奋,希望墨子研究能从此走向全世界、走向辉煌。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乔阳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7月份枣庄市立案查处6起大气环境违法行为

    山东安厦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未采取有效覆盖措施防止扬尘污染,市环保局责令其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处5万元罚款。枣庄新中兴实业有限公司装卸物料未采取密闭或者喷淋等方式控制扬尘排放,市中区环保局责令其立即改...[详细]

    2016-08-17枣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