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千载岁月乾坤和 独孤古城美名扬

2016-12-19 来源: 枣庄晚报 作者: 刘一单

  历史的悠悠岁月里,朝代更迭中,隋朝的存在是短暂的。但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政绩却是不可被磨灭的。在枣庄就有这么一个地方,与杨坚和他的发妻,著名的独孤皇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就是独古城。

  独古城,原名独孤城,位于岩马湖西侧,据传,独孤城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初遇发妻独孤皇后之地。独孤城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民房大都是具有本地特色的砂岩石砌垒而成。条编、打铁等民俗工艺源远流长,被评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配套,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一座既显山水灵秀,又有传统韵味的旅游新村已初见雏形。

  走进独古城,才发现独古城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古迹遗存都烙印上了“古城”的标识。旧时乡人有顺口溜“前安营后安营,演马场老古井,驻驾山上住哨兵,守兵还在独孤城!”说的就是古城的这些文化烙印。“朱山”本来叫做“驻驾山”,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驻跸处。(见清道光二十六年《滕县志 艺文志》)朱山村,原在驻驾山西麓,本来叫做“驻驾山村”,文革破四旧期间,因为村名含有“封建残余思想”,而被修改为朱山村。建水库时向西高处稍迁。独古城村,本来叫做独孤城村,原在独孤城前,分为东西两处独孤城村,修建水库时,向西山岭迁移,二村合一,改“孤”为“古”,称独古城村。而现在的岩马村,本来名叫“演马村”,原在独孤城前东南六里处,是独孤城演练兵马的场所,演马场,在建水库时向东南山岭迁移,遂讹音为岩马村。

  独古城村内西侧山上,悍海石林景观更是一绝。这些石头裸露在外,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石质为太古界泰山期片麻状花岗岩,属沂蒙山西麓典型的旱海景观,经久风化而成。2016年冯卯镇第一届乡村旅游文化节在这里开幕,举行了摄影比赛、湖岸骑行、旗袍走秀、岩马湖垂钓等一系列活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反响巨大。

  独古城虽然不带有遗址的残旧,但它却不失古城的灵性,四周的树木使它格外富有生机,静静走在古城的小道上,四周安静而清透,回荡着水滴滴落的声音,还有水流声的轻轻激荡。远离了城外的辉煌,抛却烦恼隐于这里,闲看天边云卷云舒,独自静听心的声音,你就会明白独属于独古城的那一份清纯而又饱经风霜的气息。脚步声回响在城内,令人感觉陌生又熟悉。回头才发现,独古城的传奇与典故,造就了她的沧桑,湖泊和石林铸就了她的魂魄。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碰撞,构成了独古城独特的风貌。登上悍海石林顶端俯瞰,独古城依偎着岩马湖,水中有城,城外有水,望着眼前美景的那瞬间简直能让人忘却时间,竟有种穿越千年时光的错觉。

  链接

  隋文帝杨坚弱冠之年,偶经冯卯镇郭河河边的一处森林,人迹稀少,虎豹出没。忽然,一声虎啸,马匹受惊后带杨坚长驱直入河边一座孤独的村庄,免受虎害。村庄有一独户人家,见杨坚相貌奇伟,器宇轩昂,便留住杨坚,教授武艺,还将独生女许配为婚。

  后杨坚称帝,建立隋朝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派人来到冯卯镇寻找那座独孤的村庄,接女子当了皇后,人称“独孤皇后”。独孤皇后在世时多为隋文帝筹策,帮助处理朝政,看法与文帝不谋而合,宫中称为“二圣”。

  这独孤皇后出身贫苦,长于山野,养成艰苦勤俭作风,入宫后仍不忘过去,勤俭朴实,母仪天下。受此影响,隋文帝也崇尚简朴,勤于朝政,成就伟业。独孤皇后健在时,隋文帝发誓不设三宫六院,仅此一位独孤皇后,一改皇帝妻妾成群之陋习。独孤皇后去世后,隋文帝命人在此筑城纪念,号称“独孤城”,后演化为“独古城”。

  古城在明朝时还很成规模,《滕县志》有图记载。现古城遗址淹没于岩马水库之下。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学俊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