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实干砥砺前行 加快建设自然生态宜居宜业新枣庄

2017-09-30 来源: 新锐大众 作者:

枣庄市委书记李同道

枣庄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峰

  近年来,枣庄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立足实现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可持续发展,聚焦富民、强市“两大任务”,聚力推动创新、开放、生态“三个跨越”,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型城镇、社会治理、民生保障“四大体系”,一年接着一年、一步一个脚印埋头苦干,加快建设自然生态宜居宜业新枣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一、抓牢党建主业,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管党治党既是我们必须担负的政治责任,也是推动枣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一是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思想行动根本指南。持续在深入学习贯彻、强化理论武装上下工夫,把“四个意识”筑牢在心灵中、体现到行动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领袖权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枣庄工作的正确方向。二是把建设过硬基层党组织作为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大力开展基层党建示范点培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双百集中行动”,通过抓两头、带中间,全市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升。三是把正风肃纪、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作为关键任务。牢牢把握正确用人导向,从严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扎实开展巡察工作,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着力在凝聚人心、树立正气、提振士气上下工夫,着力让风气正起来、工作实起来、发展活起来,全市上下形成了团结和谐、干事创业、人心思上、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

  二、抓实新旧动能转换,迈开创新发展步子。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刘家义书记莅临枣庄视察指导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围绕以“四新”促“四化”,一手抓新动能培育,一手抓传统动能提升,努力蹚出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发展新路子,“双轮驱动”、多点发力格局加速形成。一是产学研合作取得新成果。先后与2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产学研合作平台、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到14个,拥有省级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工作站32个。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挂牌运营,到2020年将建成10个以上研发中心,年实现科技转化产值20亿元以上。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第四临床医学院,不仅引来了专家名医,也带来了经验丰富的运营团队,诊疗水平实现跃升。二是新兴产业成为转型发展新引擎。投资40亿元的中材锂电池隔膜项目投产,研发水平和生产能力居世界领先地位,高分子膜等新材料基地成为枣庄新名片。投资25亿元的鲁南大数据中心投入运营,枣庄成为全省第三个互联网一级节点城市,被认定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以此为依托,“一个中心、六大平台、十六朵云”的“智慧枣庄”框架初步形成,大数据产业起步发展。截至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92家,产值同比增长17.5%。三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跨越。依托投资74亿元的联泓新材料,与中科院共同打造化工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联盟、中试暨产业化基地,发起设立3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带动了传统煤化工产业向新材料产业迈进,联想化工成为行业领军企业。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研制出我国首台航空发动机叶片磨削专用阵列机床,产业化基地落户枣庄,带动了传统机床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全市机床产业数控化率达到45%,产值超过700亿元,产品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市在建工业技改项目292个,总投资441亿元。四是改革打造新动力。认真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累计削减煤炭产能480万吨,过剩产能化解率80%以上;推行大用户直供电等一系列降成本举措,为企业减负15亿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市非公有经济单位发展到31万家。企业股改上市取得历史性突破,2015年以来完成股份制改造企业35家,2家企业在A股主板上市,7家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21家企业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推动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三区共建”,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等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五是开放带来新活力。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产业招商、精准招商,世界和全国500强企业落户项目55个,在境外投资设立企业21家,有238家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贸易往来。累计引进金融机构25家。加快引进培养1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连续两年认定表彰“枣庄英才”,发挥了“智汇枣庄”的正向激励作用。

  三、坚持打基础利长远,推动“煤城”向“美城”嬗变。

  枣庄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灰黑”曾是这个城市的主色调。我们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顺应老百姓新期待,以定力和恒心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为枣庄永续发展蓄势添力。一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大气力擦亮自然生态底色。铁腕执法、铁拳出击,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依法关停储煤场66家、砖瓦企业88家、小港口码头52家,去年“蓝天白云”天数达到207天,今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增加27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一黑一灰”的煤城形象渐行渐远。实施“青山拥城”工程,建立区域山体名录,推动山体保护立法,依法关闭露天采石场82家,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38个。实施“绿道环城”工程,建设中心城区环城绿道200公里,新增造林绿化面积63.5万亩,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我市台儿庄区、山亭区入选“2017中国全域旅游魅力指数排行榜区县级前20”。实施“碧水润城”工程,严格落实“河长制”,8条重点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获得迎淮核查淮河流域和全国九大流域考核“双第一”。二是下大气力推动城乡建设内涵式发展。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城市供热面积扩大近一倍,BRT实现五区无缝换乘、明年实现市域城区全覆盖,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50个“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名单。顺利完成13个省市级新型城镇化示范镇建设任务,65个镇(街)全部通上天然气,722个村达到美丽乡村创建标准,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市域全覆盖。三是下大气力夯实基础设施支撑。总投资40亿元的庄里水库完成投资过半,同步规划的总投资70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已纳入省选址规划。枣临铁路、枣临高速竣工通车,峄州港、台儿庄复线船闸建成运营。高铁换乘枢纽、枣木高速东延、枣菏高速、新台高速等工程进展顺利,水陆空、立体化综合交通格局加快形成。在新城南部新规划了15平方公里建设鲁南科教文化创新示范区,统筹布局枣庄学院新校区、浙大工研院、北中医分校、文体中心、人才公寓等重点项目,努力把这一区域打造成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区、示范区,展示自然生态、宜居宜业城市特色的样板区。

  四、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以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好事,坚决不搞涂脂抹粉的花架子,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每年集中力量确定实施一批惠民实事,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71.3%。坚持用“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深入开展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领导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实现了258个省市定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的帮扶全覆盖,去年5.6万人实现稳定脱贫。投资45.8亿元全力解决教育“大班额”问题,让更多的孩子分享到教育公平。协调推进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就业实现稳定增长,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等社保标准逐年提高。成功创建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全省首批“四德工程”示范市。平安枣庄、法治枣庄建设不断深化,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信访维稳等工作保持平稳态势。首届中国年博会、全国第二届非博会、第三届智运会在我市成功举办,城市美誉度不断提升。

  奋斗成就梦想,实干赢得未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旗帜鲜明讲政治,撸起袖子加油干,扎扎实实办好枣庄的事情,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我市落地生根,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作出枣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作者分别为枣庄市委书记,枣庄市委副书记、市长)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马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枣庄国庆中秋期间天气出炉:前后有雨中间多云

    今天下午,记者从枣庄市气象局采访了解到,国庆中秋长假期间(10月1—8日),我市主要有两次降雨过程,分别出现在1日和8日前后。前期受冷空气影响,气温逐渐下降,5日前后最低气温可达14℃左右。[详细]

    2017-09-29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