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15006716157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田甜 孙牧远 枣庄报道
2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枣庄会展中心举行。发布会上,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邱洪刚对本市社会救助工作相关举措作了介绍。
邱洪刚介绍说,今年,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将持续做好基本生活救助、急难社会救助等工作,着力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是落实救助政策,提高保障标准。按照《枣庄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枣庄市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认定办法》《枣庄市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强化兜底保障能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加大对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临时救助力度,提高制度可及性、救助时效性。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给付等5类困难人员救助事项纳入主题集成服务,不断提升社会救助服务质效。落实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今年枣庄市再次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72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50元;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250元,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975元。
二是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及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建设。持续开展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建立动态更新的低收入人口信息库。落实“三主动”工作机制,依托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实现与医保、乡村振兴、工会、人社、残联、卫健、教育等有关部门数据共享常态化,确保及时预警、查访核实,分层分类实施救助帮扶。充分发挥市、区(市)、镇(街)、村(居)四级社会救助网络作用,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三是不断提升救助便民利民服务水平。全面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各镇(街)采取“中心+平台”模式,增设“集成服务”内容,依托“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智能研判功能,通过数据多跑路,帮助群众快速申办专项救助。深化“放管服”改革,将低保、低边、特困、临时救助等10类社会救助事项申请环节的行政文书统一规范为“申请困难人员救助”主题集成服务申请表。持续优化“1224”便民服务举措,将社会救助受理审批时限压缩到12个工作日,让救助帮扶既有速度又有温度。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1500671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