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域频道 > 2010tez > 2010理论在线 > 理论宣讲
新闻搜索
 
学习四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
  来源:    日期: 2010-07-15     
发表评论】【打印本稿【收藏本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要举措,并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关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我谈三个问题:第一,执政党建设的成就、经验和意义。第二,四中全会文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第三,以创新精神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

一、执政党建设的成就、经验和意义

  要理解四中全会精神,就要全面回顾执政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积累的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以及召开四中全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意义。我从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执政60年、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取得伟大成就。

  四中全会全面回顾了党执政60年来自身建设所取得的成绩。这些成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境界。建国以后,关于执政党建设问题,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并对如何加强执政党建设做了不懈努力。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更加高度重视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取得了党建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党的建设做出了新的部署,提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学说,特别是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系统总结和科学概括党自身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党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战略举措,党的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上全面展开并走向成熟。

  二是走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路子。特别是我们党总结了苏东剧变、苏东执政党垮台的历史经验,总结了我们党60年执政党建设的经验,走出了一条新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准确把握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不断丰富执政党建设的内容和形式。第三,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在执政实践中发展和壮大。第四,以宽广的视野观察世界,从各国执政党的成败得失中汲取经验教训。

    三是取得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成就。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五个方面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二)四中全会科学总结了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有六条基本经验。这是四中全会文件的一个亮点。

  第一条经验,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四中全会文件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强调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建设。这条经验深刻反映了思想理论建设、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对于我们这个拥有7500多万党员的政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正是靠着这个政治优势,我们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

  第二条经验,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三条经验,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主线是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最近20多年来世界局势风云突变,一些执政多年的大党、老党失去执政地位,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所以,一个执政党要想保持自己的执政地位,要长期执政、执好政,最重要的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先进性问题,要始终做好“三个代表”,走在时代的前面。第二就是要有非常强的执政能力,才能解决长期执政和执好政的问题。

  第四条经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60年的实践证明,党的根本在人、党的血脉在人,党的力量在人,党的成败也在人。我们战胜任何险阻,能达到长期执政、执好政的政治优势与之密切联系在一起。我们最大的危险来自脱离群众。

  第五条经验,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第六条经验,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这六条基本经验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在新起点上进一步加强执政党建设六个重要和必须坚持的原则。

(三)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理解四中全会精神,理解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就要理解四中全会召开的时代背景。 

  首先,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60年、执政60年之际召开的。这60年我们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克服了许多政治风险,而且还走了弯路,最后走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回顾60年,同时要为进一步长期执政做好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

    其次,四中全会是在应对金融风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到2008年已经酿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国际性金融危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怎么看资本主义制度?怎么看资本主义的风险?社会主义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怎么才能度过风险、防范风险?这对执政党建设来讲是一个关键时期。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虽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形势已经全面好转了,这个时刻来总结党的建设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最后,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处于新的发展阶段的转折关键点召开的。我国发展进入新时期新阶段,表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分析了八个阶段性特征,归结于两句话,就是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

  新中国成立60年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这个时期实际上是29年,大体可以称之为前30年。这30年既有成绩又有弯路,为今天改革开放发展奠定了制度前提和物质基础,毛泽东在思想理论上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实践前提和理论准备,同时也提供了深刻教训。第二个时期就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实际上已经31年了,大体上可以称之为后30年。

  这两个时期,有两笔大帐,可以说清60年、30年两大成就。

  一是从新中国成立60年来看,成就巨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不断跃上新的台阶。2008年超过3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三位,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比1952年增长了76倍多。国家财力空前提升,1950年全国财政收入只有62亿元,2008年已经超过6万亿元。对外贸易飞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三,占世界贸易比重达7.9%。我国外汇储备迅猛增长,目前位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都实现了大的飞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是世界上发展变化最快的国家,发展速度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英国几乎用尽了整个19世纪,使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2.5倍;美国从1870年至1930年,花去了60年时间,使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3.5倍;日本在1950年到1975年这25年间,使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6倍。而中国用了60年,人均国民收入增加了76倍。同旧中国相比,新中国60年的辉煌成就无论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二是从改革开放30年来看,成就巨大。在不到17年时间里,我国已从GDP在全球排序第十一位冲到第三位。

  所以,建国60年、改革开放30年,一方面是取得了伟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正如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所说,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经济高速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了强大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财力支持,也使我们有能力回过头来解决过去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说三农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卫生保障问题等。但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又遇到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改革开放转折的关节点,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我从个人理解角度认为有四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向在坚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折。我用了增长和发展两个词。在发展观术语中,增长和发展是两个不同的词:增长是指数量累计和规模扩张;发展不仅指经济总量、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张,而且还包括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社会保障、卫生保障等全面提升,不仅包括财富的增长,还包括民主、和谐、文明、公正、公平等社会目标的实现。

    第二个转变是由效率优先发展向在追求效率的前提下全面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转折。在十七大之前,在经济学界、思想理论界关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重大讨论正是这一转折的反映。改革开放之初有个重要的口号叫“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就是追求财富的最大化,就是把蛋糕做得越大越好,做大蛋糕就是效率。公平就是追求分配的公平化,就是要把蛋糕分好。十七大之前,经济学界有人提出应改成“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有的经济学家提出应该逐渐淡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口号,更多地向公平倾斜。我的理解是,在继续推行效率的前提下,要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

  第三个转变是由GDP的快速增长向在坚持GDP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实现“四位一体”建设任务转折。改革开放30年,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GDP,用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来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GDP在我国30年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鞭策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当然这个GDP是世界范围的统计指标,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米尔森说,GDP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发展到现阶段,GDP的矛盾就显现出来了。第一个矛盾是容易单打一,GDP指标系统集中在经济数量和经济规模的扩张上,而忽视了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环保等其他指标。我们这几年在追求GDP的同时,环境破坏非常严重。第二个矛盾是GDP容易重复计算。这就是GDP的典型缺陷,经济学家称之为换子效益。换子效益就是两个妇女各带一个孩子,闹着玩,你把你的孩子卖给我,我把我孩子卖给你,双方谁都不亏,但社会上就增加了一笔交易费。虚假的GDP会对一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的干部带来所谓的政绩工程、虚假工程,也就是“数字出官员,官员出数字”。最典型的就是当过阜阳书记、后来成为安徽省副省长的王怀忠,他在阜阳当地大搞政绩工程,临走时留下34亿元的财政亏损。

第四个转变是由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折。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看起来只是两个用词不同,其实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增长方式分两种类型,一是粗放型,即主要靠投入、靠数量扩张;一是集约型,靠技术进步、管理、劳动者素质,形成规模性经营。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集约化发展道路。经济增长主要靠工业和建筑业来带动。14年过去了,在转变增长方式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由于重工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由14年前的50%左右迅速上升,2006年达到70%左右。这种增长使对外贸易发展很快,GDP增长很快,工业增加值提高很快,但带来的问题是能源、原材料消耗巨大。现在,我们要消耗全世界40%的钢材,消耗全世界25%的铝材,消耗全世界16%的水泥,消耗全世界15%的淡水,碳排放居世界第一,而我们的GDP只占世界的5.4%,我国能源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20%,同时资源、环境压力巨大,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落后。这就进一步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的战略要求。而经济发展模式内涵更全面丰富,主要是通过调整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提升生产力综合因素,来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遇到了去年爆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使阶段性特征表现得更为突出。也就是说,要从由如何做大蛋糕向如何分好蛋糕转折,由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转折。这是改革开放发展转折的关键阶段。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关键在于党的自身建设。追溯一下20世纪最后10年,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展影响最大的有两个重大事件。一个重大政治事件是在我国发生的“6·4”政治风波;一个重大政治事件是苏东剧变。苏东剧变是世界形势发生了自二战以来最为重大的变化转折点。这个变化对中国21世纪的最后10年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都发生着深远的影响。“6·4”政治风波结束后,邓小平同志在《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这篇重要讲话中说:“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把执政党的建设问题作为最紧迫最重大的课题,提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是邓小平同志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苏东剧变和“6·4”政治风波之后的深刻思考的科学结论。“6·4”政治风波也好,苏东剧变也好,问题集中到一点上,其根本原因就是执政党自身出了问题!江泽民同志围绕邓小平同志的警语讲了两句十分精辟的话:“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的党”。1989年动乱和苏东剧变,加上法轮功事件和台湾国民党下台,特别是联系当时党内的腐败问题,如陈希同案件、成克杰案件、胡长青案件,直至一系列省部级高官出问题,使人们感到触目惊心。把所有这些问题集中在一起,归结起来就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问题不解决,政权就危险。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面临许多新的有利因素,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回顾一下十六大以来国际国内发生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金融事件,例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一二月的南方冰冻雪灾,“3·14”拉萨事件,“5·12”汶川大地震,随后的世界性金融危机,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7·5”乌鲁木齐事件,以及一系列群体性事件,等等。如何应对风险挑战,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党自身建设。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解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发展”的问题过程中,必须要进一步解决党的建设问题,把党的建设问题又一次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因此,四中全会的意义有以下三点。第一,四中全会深入分析了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科学总结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进行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非常及时,十分必要。第二,四中全会文件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是新形势下努力推进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和方法创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指导性文献。第三,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非常及时,十分必要,极其重要。

二、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一)主要内容。四中全会文件全文结构分为一个前言、两个板块、八个部分和一个结束语。第一板块是总论;第二板块是分论,从六个方面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任务、要求和理论,构成了文件的主要内容。

  导言,阐述进一步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板块,总论。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部分,总结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二板块是分论.

    第三个部分,即第一个任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这是针对总论中提出的当前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第一个严重问题而提出来的主要任务和解决措施。

    我们党内目前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腐败问题、官僚主义问题、形式主义问题、脱离群众的问题等,特别是一连串的党的高级干部腐败,纷纷落马,案情耸人听闻,说到底是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高中级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出了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对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纲领不信任,发生了信念危机,问题是出在思想信念上,出在世界观人生观上,出在总开关上,而这些问题的根本点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真信了,理论上的动摇引起了理想信念上的动摇。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思想理论优势。建党初期,我们党的大部分领导人都是知识分子,甚至家庭出身并不好,他们之所以能够接受党的性质、宗旨,从根上来说,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建立了牢固的理想和信念。很多后来参加革命的具有朴实感情的工人、农民,特别是农民到了革命队伍里接受了革命理论,树立了理想信念,一些工人出身的领导干部由于缺乏理论上的学习,反而背叛革命。这说明理论学习的极端重要性。我们要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就是要学习理论。

    第四个部分,即第二个任务。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这是针对第二个存在的严重问题而提出的改进和加强的主要任务和解决措施。 具体措施有:第一,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第二,保证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第三,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第四,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第五,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第五部分,即第三个任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是针对第三个严重问题而提出的主要任务和解决措施。具体措施是:第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第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第三,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强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履行好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第四,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第五,健全干部管理机制。

     第六部分,即第四个任务。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这是针对第四个严重问题而提出的主要任务和解决措施。具体措施有:第一,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第二,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第三,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生机活力。第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第五,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第七部分,即第五个任务。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针对第五个严重问题而提出的主要任务和解决措施。核心是解决党与群众的联系性问题。这个部分提出了要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

     第八部分,即第六个任务。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斗争。这是针对第六个严重问题而提出的主要任务和解决措施。

  最后是结束语,就如何加强党的建设为各级党组织提出了新要求。

   (二)重要观点和新的提法。 四中全会文件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和新的提法,我从个人理解角度概括为八点:

  一是对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表述更全面。如:“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在这一背景之下,全会对党的建设的现状作了一个“总体适应”、但也有“不适应”“不符合”的判断。即“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是进行党的自身建设改革创新的起点。

  二是全会决议是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延伸、深化。按照党的十七大对于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党章要求,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里,四个着眼于实际上是指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是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一个新的说法。“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成效,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什么是科学?科学反映事物客观规律,也就是符合党的建设的规律。

四是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十七大即提出建立学习型政党,此处深化了十七大精神。特别是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我们党过去也说过把马克思主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明确的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是一种新的表述。

  五是党内民主以基层为重点渐进式改革。“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显示出党内民主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之下,以基层为重点渐进式改革。

  六是把民主与团结联系在一起,是在新的形势下新的思路。“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七是对干部素质提出新要求。在干部制度方面,“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都是适应执政党特点,以开放的姿态推进国家发展的思路、观念。在干部素质上,强调“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是新的要求。

  八是如何以坚强的党性保障作风建设。“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许多领导班子内部、党政机关内部,难以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如何以坚强的党性保障作风建设,需要探讨。

   三、以创新精神切实加强企业党的建设

《决定》指出基层党组织“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企业是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企业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重要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搞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加强企业党的组织建设。下面,我结合学习,就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问题谈一些体会。

 (一)企业党建要在思想上确立新理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新时期企业各级党组织面临的重大课题。总体上讲,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党建工作,走出一条党建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相互融合、同步推进、同步加强的新路子。按照这一思路,结合当前企业党建工作的实际,首先要统一思想,确立抓党建工作的新理念。

 当前,在一些干部中存在着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工作上找不到切入点的现象。有的认为坚持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与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矛盾的,不善于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同运用市场机制下的管理制度结合起来。少数支部找不到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出现了党建工作被动应付的多,主动积极的少,口头上讲的多,实际上做的少,形式上重视,行动上忽视,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甚至少数支部书记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行政工作上,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不去过问,只有在应付上级检查时才抓一下,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这种现象对基层党建工作是十分有害的。 

 加强企业党建工作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努力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形成适应企业持续发展要求的党建工作新理念。要确立“四种理念”:

 一是融入中心的理念。企业党组织如果不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抓党建,党建工作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委的核心作用就难以发挥。企业党组织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这一主题,谋划和推进党的建设,在“结合”、“融入”上不断创新,使“抓发展,必须抓党建;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成为领导班子的共识。党委要坚持在融入中心促发展上主动谋划、提前介入,研究部署党建工作时,首先着眼于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是什么、考虑党组织如何围绕中心发挥服务保证作用,进而策划党建工作载体和活动主题,坚持做到企业重大决策主动参与、生产经营主动配合、行政管理主动支持、热点难点问题主动解决,把党建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确保在企业各项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中,有党组织的声音,有党组织的活动,有党组织的形象,有党组织的作用。

 二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地说,就是着力强化企业靠人才发展的意识,不断优化培育、吸引和用好人才的环境;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关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是开拓创新的理念。要与时俱进地研究解决企业党建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探索企业党建工作与经营工作相融合的新路子。

 四是服务的理念。坚持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广大群众服务。在服务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在服务中增强党组织号召力,在服务中提高党组织凝聚力。

(二)企业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决定》指出:把“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贯穿国有企业党组织活动始终,保证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为此,要把党支部的工作置于对企业实施共同领导和服务于企业发展上,做到了参与不干预、管理不包揽、监督不越位、服务不添乱。在行政领导上当好“核心”,在决策发展上当好“参谋”,在生产经营中当好“监督”,在内部管理上当好“后盾”,注重处理党支部与“三会一层” (董事会、监事会、工会、经理层)的关系,在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非公有制企业的领导和指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企业党组织要有“位”。目前,我国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营机制不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债务和社会负担沉重、富余人员过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一些职工生活困难。面对这些矛盾和困难,相当一部分企业领导干部一门心思抓生产,对党组织工作不管不问,致使企业党组织在某些企业越来越没有地位,很多年轻有为的青年干部也不愿从事政工工作。

企业党组织工作的无“位”,造成思想政治工作大大弱化,造成广大职工思想混乱。思想工作弱化,职工思想混乱,使得整个企业形不成合力,继而影响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这样又引起广大职工思想的更大波动,情绪更加低落,于是把企业推进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因此,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确保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的重要地位。

2、企业党组织要有“为”。所谓有“为”,就是企业党组织要把党建工作真正“融合”、“渗透”、“贯穿”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中,干出成绩,收到实效。

目前,企业党组织的工作之所以弱化,是和企业某些领导人,甚至包括从事党务工作的一些政工人员认识上的“误区”分不开的。在这些同志当中,有些人认为现在企业实行的都是目标管理,层层签有责任状,搞好了有奖,搞砸了有罚,是和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的切身利益挂着钩的,党组织工作派不上用场,因而感到党组织工作“无事可做”。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当前,企业体制改革和结构性调整已进入攻坚阶段,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了出来,这就必然给人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思想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奖惩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奖惩”不出一个好的精神状态,也“奖惩”不出一个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只有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而且,干部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等具体工作,都需要企业党组织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所以,企业党组织决不是“无事可做”,而是大有作为。

3、企业党组织要有“威”。所谓有“威”,即企业党组织要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党建活动,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觉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一是领导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在群众中有崇高的威信。要想发挥企业党组织的威力,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时时、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赢得职工的信赖。自己的威信树起来了,做工作时说话自然也就有威力了。这就是“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的辩证法。二是政工干部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政工干部只有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高超的工作艺术、丰富的专业知识,在职工中才能有威信,工作才有号召力,讲话才有说服力,才能把企业党组织的威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三是企业党组织要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只有不断解决职工群众关心的问题,企业党组织的威力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三)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全面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工作能力。

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为此建设好企业领导班子,是搞好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迫切需要。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为重点,始终抓好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把各级班子建设成为“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坚强领导集体。

1、应该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要认真贯彻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健全和完善了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注重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注意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对班子成员的配备,在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注意素质、年龄、知识、专业、能力、性格、气质等结构的优化组合,形成优势互补,使领导班子成为整体素质优良的坚强集体。特别注意选拔那些党性强、善团结、懂经营、会管理、作风好、有威信、具备“两手抓”的思想和能力的干部担任党政“一把手”。通过对干部的平时考察和年终全面考核,每年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一次调整,增强了班子的生机和活力。注意选拔那些年富力强、有开拓精神、有专业知识、有工作能力的干部充实到领导班子中去,保证工作的顺利展开。

2、应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要狠抓企业领导班子中心组的学习,制定学习计划,狠抓贯彻落实。做到集体学习有记录,个人自学有笔记,外出缺席有补课。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会议精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指示精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自我批评,提高了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切实转变领导干部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现场办公,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同时,要加强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各级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企业监督制约机制。重大活动纪检监察源头参与,重大事项班子集体决定,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3、应该全面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的快速增长期,企业发展的比较快,但新的困难和挑战也与之俱来。全面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应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成为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课题。要围绕建立学习型企业来抓好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班子调整比较大、干部比较年轻,加强学习教育,提高决策水平是当务之急。要按照党的“五种能力”的要求,采取领导班子学习研讨交流、个人自学调查研究、参加院校培训深造、请专家作专题报告、短期办班集中培训、分工负责重点工作、处理解决复杂问题等方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着重培养和提高班子成员的战略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统筹协调能力,以期形成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

(四)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企业党的建设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党的工作的各个环节和自身建设的方方面面,其中,不可缺少的是基层工作,企业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部分,企业党组织的状态和工作的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为此,加强党建工作的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形式创新、工作方式创新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应有之义。    

1、在思路创新上.要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体党员、干部,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作好党建工作思路创新的理论储备和思想准备。要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找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创新的具体思路和举措。使企业党建工作在创新中充满生机和活力。    

    2、在机制创新上.要按照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坚持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龙头、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基础,巩固和发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不断完善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在维护党建制度的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的同时,针对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在制度的补缺和机制的完善上做文章,在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上下工夫,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善于领导企业科学发展的求真务实、团结协作、联系群众、勇于开拓、勤政廉洁的坚强领导集体;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和亲和力的坚强团队。    

  3、在形式创新上.要在认真学习新党章的基础上,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企业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党建工作寓于促进企业发展之中,渗透于生产经营、业务活动的重要环节,坚持统一、规范相结合的原则。要用好资源、抓好载体、选好时机,使党建工作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和谐统一。用好资源就是在传统的党建工作形式的继承中翻新,在运用现代化的宣传教育手段中出新;抓好载体,就是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网络等阵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在积极开展学习会、讨论会、报告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 “争先创优”、“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工程”、“党员身边无事故”等活动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灵活多样地开展党建工作。选好时机,就是与本单位工作实际结合,做到开展业务活动与党组织活动“两不误、两促进”。

4、在工作方式上创新。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健全党委的会议制度和决策程序,形成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工作机制。面对企业改革、改制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积极探索符合企业实际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党建工作新路子,不断改进党组织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不断提高党组织“议大事、把方向、谋全局”的本领,使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始终处在同振共鸣状态,保证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最后,我重申一下四中全会文件通篇贯穿的一个意识,就是忧患意识。我引用苏东坡在《晁错论》中的一句话:“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我觉得这就是最典型的忧患意识:天下最难的事,莫过于在天下看起来太平和谐,而实际上危机四伏的时候。如其任其发展不能有所作为,那么恐怕事态会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我们学习四中全会精神,全党一定要树立忧患意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编辑:台儿庄新闻网

发表评论】   【打印本稿】   【收藏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上一篇:
>> 下一篇:
枣庄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枣庄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枣庄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枣庄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枣庄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枣庄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枣庄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枣庄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