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域频道 > 2010tez > 2010运河文苑
新闻搜索
 
路的随想
  来源:    日期: 2010-12-07     
发表评论】【打印本稿【收藏本页】

 

作者:刘本科

    世界只有一个起点,一个终点,却有无数条路。那条通往希望的路,是最令人向往的。

    遥想远古蛮荒之年,阡陌无形,沃野相连,行行足印留下的只是曾经造访者的痕迹,没有路,也便没有对“路过”一词的描述,那时的路还是一个陌生而不确切的概念,好像脚下遍地全是路,又好像脚下根本没有路,路只是一个切近而遥远的梦幻。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的诞生,意味着的是生活的复杂,是秩序的排定,是史页的清晰。没有路的岁月是自由的,有了路的日子是规矩的。而舍弃那种没有路的自由,勇敢地接受规矩的约束,并非人之无奈之选择,实则是一种另外意义上的生命向往与挣脱。祖祖辈辈的人们,正是于几千年几万年的不安分中,相互学会了牵制与适应,循规与蹈距,而生命情趣与色彩也便由此盎然而生了,这个中的缘由无不印证了路的出现和变化。

    时至今日,路已成为大千世界焕发无限生机与活力的血脉,有形的公路、铁路、船路,无形的空路、网路、心路,路成了延续人之生命体验的载体,成了完美人之生存的平台。各式各样的路有序地交织在一起,成为一种立体的生命,活灵活现在行进岁月的五线谱上,向世人彰显着什么,沟通着什么,也成全着什么。

    曾几何时,我故乡的每一条连接田野、连接村庄,甚而连接城市的道路,全都是狭窄的土路,平日坑洼不平尘埃飞扬,遇雨天便会片片汪洋泥泞不堪,以至成了几代人的心病,而且那分关于路的艰难与无奈,其阴影就像当年的穷困岁月一样,深深地烙印在了我幼小时的心灵中。

    而如今望穿条条乡间公路,不见了昔日的牛拉车、驴拉车,就连忙碌的农用车也只是其中的星星点缀,更多的却是公务车、私家车,以及四通八达的公交车。说来说去还是路的神奇变化,是路的柏油化唤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一旦道路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不再是一种无奈的烦恼,那也许正是道路本身真正意义上自身价值的最完美体现。

    住久了高楼大厦之间的生硬和单调,特别是我们这些少小在乡间长大的农民的后代,沿平展而通彻的乡间公路偶然或特意地穿行一回,品尝着路旁各类庄稼氤氲而来的馨香,那分忘却红尘琐事与烦恼的无虑心境,便如久违的乡音温暖了心房。路是幸福的,走在路上的人是幸福的,就连路旁的庄稼也是幸福的,幸福的还有那辛勤耕耘的公路人,以及蓝天、土地、河流……

    如今再来遥想古人,设若他们转世今日,面对眼前这道路的变化,他们会是怎样的感慨和嗟叹呢?

 

 

 

 
 

编辑:台儿庄新闻网

发表评论】   【打印本稿】   【收藏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上一篇:
>> 下一篇:
枣庄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枣庄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枣庄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枣庄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枣庄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枣庄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枣庄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枣庄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