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运启
|
明代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修成通航的运河,是京杭大运 河上十分重要的一段运河。运河的开通从根本上解决了运河漕运受黄泛制 约的弊端,实现了由借黄行运,引黄济运到黄运分治的科学选择。这项水工 工程是我国水利及内河航运史上的一大科技创新,不少专家给予充分肯定。 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殿魁评价说:“枣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最稳定 、最持久,具有特殊的科技价值。可以称为山东运河的科技之灯,具有很高 的科研价值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京杭运河在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曾经发挥了 重大作用。但由于当时生产力的低下,在隋、唐、宋、元及明代前期,运河 航运始终没有摆脱黄泛的侵扰。有统计史料显示,在有历史记载的二千多年 间,黄河下游决口1500多次,平均每3年发生两次,重大改道26次, 每次都淤塞运河,运河开通后,运河及其航运再未受到黄泛的影响,直到 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自河南铜瓦厢决口,夺山东大清河入 海,京杭运河山东以北彻底断航,而运河南接淮扬、江南运河依旧畅通4 00年至今。 历史上的运河,全长260里,其中100里在江苏的邳州,160 里在山东的峄县和滕县(《峄县志》卷十二·漕渠)。当时的峄县和滕县均 为现在的枣庄市辖区。明代为什么要选择在微山湖东的枣庄地区开挖运河 呢?经过我们近几年的探讨和论证认为,除了地理、地质、地势的因素外, 运河的水源补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姚汉源先生在《京杭运河史》运河的 开通篇中记述道:“河有二支:一为东 河,出费县南山谷中西南流,过 卞庄东,分一支入芙蓉湖:一为西河,出沂州西南抱犊峰下,东南流至三 合村与水合。水出峄县花盘山下,即沧浪渊”。据《峄县志》卷五《山 川》篇记载:“车稍山,县北六十里,一名三峰山,即寰宇记所谓花盘山沧 浪渊所出也,西北里许有燎竹峪隐大岩中,竹状尽如火燎故名,岩畔旧遗草 庐,数椽周垣险绝。一面架梁为出入门户,崖上瀑布百尺下泻庐前,绕涧分 流,楸桐杂树荫山谷亭午如晦,疑古隐君子所居,云其东北又有水云洞,邑 中刘氏所开穴岩之半俯临碧溪洞前一小筑,桃李山花周遭亭尾境殊幽异…… ”。明万历二十四年编印的《兖州府志》记载“车稍山,在(峄县)县北六 十里,即《寰宇记》花盘山也,沧浪之渊出焉,四围峰峦突兀,俯瞰涧谷, 涧下一池,水深莫测,……。”三部史籍中所说的沧浪渊均是现在枣庄市山 亭区凫城乡的沧浪渊。 沧浪渊地处抱犊崮西南群山环抱的盆地中,面积约五、六平方公里,按 照《峄县志》的记载,这一区域历史上应该是山清水秀,树茂林荫的原始生 态林区,是西河的源头。原枣庄市水利局长郑济如先生在他的《运河支 流及泉概述》一文中称“枣庄市有泉244处,大多数分布在东部山区和中 部盆地。泉水出露最多的为山亭区,有泉134处占全市总数的54·9% 。其中,日自然流量大于一万立方的十一处一类泉中,有十处在运河流域 内”。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李培先生主编的《清代京杭运河全图》标注 “大泛口泉河发源峄境,有许池、十里、沧浪、石室、南山等七泉之水入河 济运”上述资料都显示了 运河与沧浪渊有着源远流长的不解之缘。沧浪 渊为大运河补给了充足的水源,大运河南北融汇的文化也渗透着沧浪渊。笔 者曾经在田传江先生《沧浪渊文化浅谈》的文稿中看到,沧浪渊是秦汉时期 李左车隐居的地方,死后被崇为雹神,行雨、雹之司。老百姓尊其为沧老爷 。建庙祭祀,每逢天旱,烧香求雨十分灵验。《峄县志》卷十载:“霖泽庙 在城北六十里,沧浪渊旧为神龙祠,旱祷辄应,宋宣和间赐额霖泽、元至治 中知州梁宜有感应祠记,明·弘治四年重修。”时至今日,每年农历三月初 三这一天,仍是沧浪渊庙会,方圆百里的群众慕名而至,焚香祈祷,期盼人 寿年丰。庙会还有物资商贸交流和民间文化交流,其间不少江、浙、徽的客 商到此收购山货。只是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规模而已。 据当地人士说,沧浪渊还是孔子听沧浪歌处,笔者几经寻觅,史据不确。沧 学研究者认为孔子闻沧浪歌应是楚地均州。也有史料记载是山东省枣庄市。 如“沧浪之水著于书志者有五:一在于鲁之峄县;其四则皆在楚地。”(清 钟岳灵《沧浪赋》)。清张道南《沧浪亭记》)中称:“均地僻壤,孔圣至 楚,辙未经歌听孺子,胡为乎来哉!考《峄志》,县北有沧浪渊,邹与鲁接 壤,所听之歌在彼不在此。故《孟子》亦从而引之”。尽管目前史学界尚无 定论,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中渔 父所赞美的沧浪清水被后来的人们崇拜为沧浪之水,或许正是沧浪渊由来的 缘故。 岁月沧桑、斗转星移。历史赋予人类和自然界无穷变幻,随着社会的进 步和区划的演变,山东境内的运河在历经八闸运河、中运河、韩庄运河的 更名和伊家河、滕州航道的相继开通后,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京杭运河中的枣 庄段运河。它流经枣庄市的滕州、薛城、峄城、台儿庄四区(市)14处乡 镇,流域面积1100平方公里,通航航道93·9公里。这段运河,建有 国家二级标准船闸2座,年通过能力2500万吨,可通过千吨级货轮。5 处百万吨以上的港口及其20个作业区年吞吐量1700万吨,已是枣庄地 区立体交通的重要枢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黄金水道”。在“江北水 乡·运河古城”战略品牌的推动下,临港物业异军突起,以运河人文、自然 风景带建设为中轴的运河旅游产业正在描绘一幅“一河碧水,两岸翠绿,百 舸争流,千帆竞发”和“舟在水中行,车在林中过,人在景中走”的美丽画 卷。如今的沧浪渊依然山青水秀。在抱犊崮自然风景区,熊耳山大裂谷,红 山峪民俗村的映衬下,这块文化宝地熠熠闪光。几经修复的霖泽庙吸引着络 绎不绝的游览者。庙前的拱形石桥虽历经千年风雨,其造型、结构完好如初 。桥上两颗平柳婀娜婆娑,虬龙般的树根紧紧盘曲在石壁上,近处一潭清水 映云掩日,虽不再是运河的源头,然每至盛夏,飞流瀑布一泻而下仍不失一 景。崖石间侧柏、楸桐依稀可见。四面环山梯田、庄稼郁郁葱葱,不远处龙 门观内18庵遗址尤存,保存较好的有“清贤”、“竹子”诸庵。伴随着改 革开放的东风,沧浪渊即将迎来旅游开发的春天。 | |
|
|
|
|
|
|
|
|
|
|
|
|
>> 上一篇: |
|
>> 下一篇: |
|
枣庄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枣庄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枣庄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枣庄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枣庄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枣庄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枣庄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枣庄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