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域频道 > 台儿庄 > 台儿庄人物
新闻搜索
 
王召海 著名山水画家(图)
  来源:    日期: 2009-09-14     
发表评论】【打印本稿【收藏本页】

                    王召海 著名山水画家
  1960年生于山东台儿庄。幼年师承孟祥君先生学习油画,后得到著名画家黄金程教授指导,1978年进修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设计系,2000年拜著名画家张宝珠先生为师。后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班。2004年考入中国画研究院高研班李宝林工作室研究生。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研究生,中国美协敦煌创作中心创作委员。
  2000年作品《山居图》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新世纪中国画三百件作品大展,2000年作品《家住青峡绿阴间》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亚亨杯中国画大展,2001年作品《万木丛中有人家》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新世纪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展,2005年作品《蒙山秋晚》入选全国中国画山水油画风景对比展。作品《孟良崮之秋》在中西对展中入选,作品《沂蒙之春》在长江颂中国画大展中获优秀奖。
   2005年《美术国画家》、《书画家》、《中国美术》、《美术界》等多家刊物发表报道。出版有《王召海中国山水画集》、《王召海中国山水新作选》、《王召海写景山水》《王召海中国山水画镜象》等画集。 
       

王召海 美术评论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张宝珠

  明代学者洪应明先生在《菜根谭》中有文曰:“鸟语虫声总是传心妙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学者要天机清澈,胸次玲珑,触物皆有会心处。”此语道出了人与自然相依相存、相生相辅的关系。特别是做学问的人,更应保持着一种与大自然更加亲和的联系,因为大自然的灵性无处不在,历代文人骚客、丹青妙手无不沉溺于大自然的灵性之中而终成大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经唐代张璪提出便成为中国画创作的最基本原则,并为历代画家所推崇。“造化”源自南陈姚最的“心师造化”说,即指世间存在的客观物象,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大自然。“造化”为“物”,“心源”为“我”,“物我合一”也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另一诠释。“心源”是“造化”的归纳,是画家醉心自然、心师造化的必然产物。将“造化”的灵性汇于“心源”,笔下岂无神逸之气?只有将“造化”之神韵融于画家书斋,“造化”之灵与人性之灵方能碰撞而产生无穷的创造力。大涤子曾发“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的慨叹,他也曾“搜尽奇峰打草稿”极尽造化之工,终得“心源”之悟,而最终成为中国画学的一代宗师;“黄子久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蓧中坐,意态匆匆,人莫测其何为,又每往泖中通海处,看激流轰浪,风雨骤至,水怪悲诧而不顾。噫!此大痴之笔,所以沉郁变化,几与造化争神奇耳!”(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正因为黄公望如痴如醉地浪迹于“造化”之中,冥思苦悟,最终掬得“心源”正果,中国画坛也就又多了一位泰斗。近代宾虹老也有“造化自为我有”的满足,白石老也有“为万虫写照”的乐事等等,这些都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典型事例,此不赘述。王召海,一位从鲁西南革命老区走出的山水画家,绵延数千里的大运河流经他的故乡——台儿庄,而中国的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恰好在此交汇相融;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古朴的老区民风造就了他勤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观王召海的作品,第一感觉就是一山、一石、一木皆来自于大自然的真山真水之间,他的很多作品几乎都有出处,都是他遍览名山大川写生所得。醉心于自然,坚持写生是王召海创作的一大特点,他也深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真谛所在。他以老区人特有的执着,十几年如一日,笔耕不辍。他的作品或工或写,或宏幅巨制,或盈尺小品无不是其“师造化,得心源”的写照。从艺之路何其艰辛,愿召海能勤于探索,顺达彼岸。

 


王召海 作品风采
 



138×34


138×34


138×34


138×34



沂蒙秋晚
224×136

万木幽林伴泉声
180×96

唐诗意
180×80

茂林清幽
180×96



沂蒙幽境
180×96

深山云古寺
138×68

黄山云古寺
138×68

孟良崮之秋
224×122



沂蒙秋暮
224×136

蒙山清幽图
180×96

高原印象
224×136

东岳古槐

 
 

编辑:张岩

发表评论】   【打印本稿】   【收藏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上一篇:
>> 下一篇:
枣庄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枣庄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枣庄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枣庄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枣庄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枣庄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枣庄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枣庄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