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域频道 > 台儿庄 > 台儿庄新闻
新闻搜索
 
台儿庄区以稻富农 发展多元生态农业(7月22日)
  来源: 枣庄日报   日期: 2009-09-10     
发表评论】【打印本稿【收藏本页】

 


  大众网枣庄7月22日讯  近年来,台儿庄区着力加强稻藕鱼立体生态农业基地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去年底,该基地被命名为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

  引进技术 发展特色农业

  台儿庄区境内地势低洼,13条主要河流纵横交错,年降水量811·6毫米,水资源丰富。多年来,台儿庄区以水稻、水田藕、水产养殖为主要内容的“三水”农业不断发展,形成了区域特色支柱产业。

  为进一步发展特色农业,改变稻藕品质,提高稻藕产量,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台儿庄区先后聘请了日本水稻专家、德国土地整治专家传授先进生态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建成了水田藕研究所、水产品研究所、水稻研究所和山东省引进国外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成果示范园。在引进应用国外智力的同时,他们还选派技术骨干人员到山东农业大学、省水稻研究所、省水产研究所等校所学习培训,培养了一大批科技骨干和农民技术能手。基地项目《十万亩水田综合开发》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二等奖,被科技部列入国家星火计划

  人才和技术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国际人才的指导和本区农业技术人员的不断探索,采用旱育技术培育稻秧苗的同时播种藕种;在稻秧苗移栽大田后,藕继续生长,藕田养鱼,稻田养蟹,使稻、蟹、鱼共生,稻、藕为鱼类提供天然的栖息环境和饵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稻藕鱼立体生态农业,实现了立体种养和生态循环相结合,取得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推广创新 促进稻农再增收

  为将“特色农业”推广开来,台儿庄区切实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区政府专门成立示范推广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加强了对“特色农业”推广工作的领导,健全生态农业质量标准体系、监测体系,不断强化技术普及与创新,实现了土地使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单一粮食生产向粮、藕、鱼、菜多元结构转变,由水、光、气、热资源利用的单区位向上、中、下多区位转变。该区几年来共举办水稻旱育稀植、逆V字栽培技术、土地治理、水产养殖等“稻藕鱼立体生态专项技术培训班”145场,受训人员达37600人次,印制稻藕鱼种养技术手册6000册,发放技术明白纸6万余份;播放电教技术片42场次。

  稻农素质的提高,加快了稻藕鱼立体生态技术的推广应用。去年,台儿庄应用稻藕鱼立体生态技术的农田已超过5万亩,增加经济效益5000万元。稻田中推广应用的旱育技术和逆V字施肥技术与国内传统的水育秧相比,可节水30%,节种10%,节地10%。大田进行稀植移栽,可亩增产15%,亩增效益180元。藕池中推广的立体种养模式,在日本永井康丰等国际知名专家的指导下,藕鱼混养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去年全区产养殖面积增加了2000多亩,单产达500公斤,年增加总产量1000吨,年增加总产值1000万元。稻米产品在1999年国际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2001年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2002年稻米和水田藕被授予省级无公害产品,并注册了“弘强”牌稻米和“台莲”牌水田藕商标。

  他们还不断延伸带动领域,加强研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动物饲料配制、食用菌栽培等技术,积极研制开发加工莲藕汁、藕叶茶等“生态”系列产品。成立稻米加工企业十多家,其中有规模的三新米业、三水米业、清溢源米业等3家企业,进一步拉长了农业产业链。该区还结合财政部、农业部立项扶持的整治10万亩涝洼地项目的实施,南水北调台儿庄泵站的建设工程,把示范推广基地纳入台儿庄系列景点开发范畴,使其成为观光农业、精品农业、现代农业的典范。(枣庄日报 单立强 陈学超)

 
 

编辑:张岩

发表评论】   【打印本稿】   【收藏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上一篇:
>> 下一篇:
枣庄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枣庄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枣庄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枣庄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枣庄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枣庄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枣庄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枣庄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