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域频道 > 台儿庄 > 台儿庄新闻
新闻搜索
 
大战故地 江北水乡 运河古城 时尚生活—台儿庄
  来源:    日期: 2009-09-10     
发表评论】【打印本稿【收藏本页】

    本网讯  在美丽富饶的鲁南大地,有一个被誉为“天下第一庄”的运河古城—台儿庄。台儿庄因河而兴,因战扬名。三公里的运河故道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京杭大运河难得一见的文化遗存。丹麦旅游专家彼德森说:“我梦寐以求的中国大运河就该是这个样子。”目前,枣庄市、台儿庄区两级党委政府响亮提出了“大战故地 江北水乡 运河古城 时尚生活”的城市定位,依托运河故道、大战遗址,对台儿庄古城进行恢复性建设。

    历史沿革:一河渔火千万帆

    台儿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境内出土的大汶口文化时代和岳石文化时代的文物,以及龙山文化时代的晒米城遗址折射出人类文明的早期曙光。据《台儿庄区志》载:台儿庄夏商时属徐州,商时建偪阳国,春秋末年降为傅阳县(遗址尚存),秦时属郯郡,西汉时南属彭城郡之傅阳县,北属增置之兰祺县(遗址尚存)。东晋时境内撤县后,历为州、郡、县之边远地区,隶属多变。现为枣庄市辖区,位于山东省最南部,辖5个镇和一个街道办事处,30.3万人口,总面积538.5平方公里。      
    明朝万历年间,京杭大运河改道台儿庄,使台儿庄一跃成为傍水而筑、因河而兴“水旱码头”。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台儿庄设巡检司,领韩庄至邳州运河段260里之河务,兼地方治安。继之设县丞、守备、闸官、参将等署,人口猛增,商贸繁荣,以致成为峄县40个集镇之首。《峄县志》记述:“台儿庄濒运河,商贾辐辏,田圜匮栉比,亦徐兖间一都会也。”每年通过台儿庄漕运的粮食达400多万石,过往漕船及商船7700余艘。江浙、湖广一带的竹木、瓷器、丝绸、茶叶、蔗糖、稻米、纸张、工艺品、棉布、亚热带水果等纷纷运抵台儿庄码头,北方的山果、木材、药材、皮张、杂粮、油、麻、烟草、煤炭等也由台儿庄中转南下。四方商人趋利于台儿庄,周边一部分农村人口也纷纷迁居到台儿庄,加上沿运的码头工人、纤夫、水手、官员、僧侣、游客和驻军,使人口迅速增加到5万余人。整个台儿庄城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商会牙行竞相争市,戏楼酒肆灯红酒绿,呈现出“商贾迤逦。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     
    清朝前中期,台儿庄商贸业依然表现了长盛不衰之势,巩固了漕运枢纽及经济贸易中心的地位。据《峄县志》载:“当乾嘉盛时,漕粮数千艘,皆道泇河北上,而下游商贩货币流衍。”又云“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俗称‘天下第一庄’。”还云:“为峄(县)巨镇,商贾辐辏,富于县(峄)数倍。”从当年实际情况看,台儿庄的丁字街、月河街、顺河街、鱼市街、竹竿巷等街巷众多,店铺林立,如和顺、东成永、三义祥、恒济、中和堂等商号,店铺多达百余家,还有“同庆园”、“聚奎园”等汉民饭庄和“同顺”、“信和”等清真饭馆20余家。临河的诸多商号、店铺为了便于从水上装卸货物,便在运河北岸、东岸修筑了功能齐全的石阶码头,俗称“水门”。从台儿庄城西门至小南门,相继建有当典、“四十万”、朱家、郁家、王公桥、骆家、谢家、小衙门、小南门等十几处码头。这些码头遗址尚存,以致成为京杭大运河沿岸目前仅存的明清码头。这些水门用途广泛,除可停泊船只、装卸货物、直接贸易外,还可淘米、洗衣、洗菜、汲水等。      
    台儿庄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商贸业的繁荣,其街道不断延伸,城面不断扩大。据《峄县志.募建台儿庄城引》记载,1647年,(清顺治四年),兖东道兵备副使蒋鸣玉议建台儿庄城,上下“咸协无异”,遂命“兴人徙以傅土”而筑。经多次修建改迁,台儿庄城最大时形成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25公里规模。时建城门六座,东曰“仰生”,西为“台城旧志”,大北门为“中正门”,小北门为“承恩湛露”,大南门为“惠迪吉”,小南门为“迎祥”。城内修铺了12条街道和2公里车大路,用以连接四方城门。不幸1938年一场战火,台儿庄古城毁于一旦。
    遭遇大战:连日烽火化尘埃      
    一九三八年春,日军坂垣师团自胶济线南下,直逼临沂,矶谷师团沿台枣支线挺进,欲速取台儿庄以图徐州贯通津浦。坐镇徐州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以孙连仲部防守台儿庄,以汤恩伯部在峄北拊敌之背,在以台儿庄为重心的广大鲁南地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惨烈战役。在方圆不足50公里的地域内,日军先后投入第10、第5师团的大部分兵力,共3万余人。中国军队直接投入这一地区的有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和汤恩伯第20军团支部队近10个师,约10万人,中国军队数量上虽占优势,但由于武器装备差,双方的力量对比仍是敌强我弱。经过历时月余的罕见鏖战,中国军队取得自1894年日军侵略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日军11984人被歼,719人被俘。中国军队还缴获日军大炮31门,轻重机枪1000余支,步枪1万余支。但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军队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三万余名中华儿女英勇献身,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正义之歌。      
    “三千人家十里街,连日烽火化尘埃。伤心几株红芍药,犹傍瓦砾惨淡开。”战地诗人留下的诗歌中可见战火几乎将台儿庄夷为平地。清真古寺是台儿庄大战时期保留最完整的一处遗址。当时为186团团部的指挥所,是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这里的一个拉据战就打了七天七夜,门墙上面弹迹痕痕,弹孔累累,院内遗留下的两株松柏,树躯上弹头历历可见,成为当时日军侵华的一个铁证,1988年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从这里起走一块弹孔密集的砖墙面。据介绍,台儿庄大战胜利后,城中手榴弹炸碎的木柄残渣就有10公分厚,扔下的大刀、步枪随处皆是,可见战争之惨烈。       
    一寸山河一寸血。历经战火的洗礼,台儿庄成为一座英雄的城市,和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一样,既是战争的转折点,也是民族复兴的转折点。这次战役实现了以空间换时间的目的,为开辟敌后战场创造了条件,同时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中华民族坚持抗战的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对此,毛泽东、周恩来都作过高度评价。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每个月打一个较大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周恩来说:“这次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   从这个转折点开始,中国人民有了必胜的信念,中华民族挺直了脊梁,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台儿庄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恢复建设:古城水乡放异彩  
    为还原古城历时风貌和民俗风情,打造二战纪念城市,市区两级按照“存古、复古、创古”的理念,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进行恢复性建设。     
    台儿庄古城建设具有千年以上运河最完整的文化遗产体系。台儿庄拥有京杭运河唯一一处明清风貌保存完好的古街道、古码头,拥有最能体现明清运河沿岸居民生活特点的古村庄--纤夫村,城内至今仍保存大量古建筑、驳岸、水堤、水门等水工遗存,古城城市肌理、道路和水系框架基本完整,保存了历史风貌,且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调整,具备重建的条件。
    历史上的台儿庄古城是一座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历史文化名城。人流、物流涌动着文化信息流,使台儿庄的运河文化成为汇集东西南北、融贯古今中外的典型代表。融北方大院、鲁南民居、徽派建筑、水乡建筑、闽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岭南建筑等八种建筑风格于一体,集寺庙、奎星阁、道观、泰山娘娘庙、妈祖庙、清真寺、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等七十二庙宇于一城,集中体现了南北文化的交融。此外,我国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中兴公司在台儿庄修建了火车站和铁路,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在台儿庄居住,带来了大量的西方文化,使台儿庄成为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城市。      
    台儿庄能够成为中国第一座二战纪念城市。重建被二战炮火毁坏的台儿庄古城,将成为世界上继华沙、庞贝、丽江之后,第四座重建的古城,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对台工作,倡导和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台儿庄古城能够成为独具特色的东方古水城。历史上的台儿庄地势低洼,城内分布着众多大小不一的“汪”(池塘),明沟暗渠把这些汪串在一起,与运河相连,形成了交织的水系、水网,是名副其实的水城。据专家考证,古城重建后的水网密度将超过苏州,成为国内水网最密集的古城。

    市区两级高度重视台儿庄古城重建工作,先后邀请了若干文保、规划、建筑、历史、旅游等方面的专家,对3.4平方公里的运河古城历史遗存进行了深入搜集、挖掘、整理和论证,确立了“大战故地、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时尚生活”的城市定位。     
    以大战故地为切入。台儿庄运河古城的恢复是紧密结合台儿庄大战的历史进行的。目前,已经建成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史料馆,修复了火车站遗址、清真寺等大战纪念建筑。在运河古城建设中,还将对“古城门残垣断壁”、“炸浮桥背水一战”、“街巷战寸土必争”以及“弹洞前村壁”、“战役指挥部”等战争场景进行还原恢复,使整个古城成为战役的“纪念城”。以运河古城为灵魂。历史上的台儿庄是一座沿运而建、商贾云集、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的秀美古城。清康熙年间,台儿庄设三品参将署,主持地方军务,统领骑兵300余人。雍正年间,峄县县承署驻台儿庄,负责管理110里河道。台儿庄运河古城将恢复参将署、县城署、泰山行宫、关帝庙(山西会馆)、天后宫、奎星楼、兰陵书院、清真北寺等特色建筑,恢复丁字街、顺河街、车大路、繁荣街等明清时期风貌和两侧的运河大院,全面展现台儿庄运河文化特色。以江北水乡为亮点。在古运河畔修复古运河码头、石驳岸等水工设施,恢复“汪”渠相连的城市水系,贯通整个城区,形成城水相依、碧水灵动、以河带路、以船代步的水城风貌,让游客可以乘船游览城区的任何景点,充分感受江北水乡的风情。同时,以南水北调泵站建设、运河复线船闸建设为依托,开挖人工湖,培育运河湿地景观,展现现代运河的自然风光,让游客感受新老运河的差异,增强体验性。以时尚生活为卖点。引入现代生活方式,在古城内建设各种酒吧、咖啡屋、餐馆等现代休闲消费场所,满足游客需求。同时,结合对运河大鼓、柳琴戏、运河花鼓、运河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展示,开发参与性强的娱乐项目,让游客充分体验运河文化的丰富内涵。
    目前,《台儿庄大运河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规划》已由上海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并通过专家组审定;《台儿庄运河古城修建拆迁详细规划》完成了初期汇报,古城一期拆迁工作顺利结束,二期拆迁正在有条不紊进行。 
    一座独具特色的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呼之欲出。

 
 

编辑:台儿庄新闻网

发表评论】   【打印本稿】   【收藏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上一篇:
>> 下一篇:
枣庄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枣庄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枣庄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枣庄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枣庄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枣庄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枣庄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枣庄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