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区运河街道办事处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地处苏鲁交界处,是台儿庄区委、区政府驻地,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与江苏省邳州市接壤,东及东北于台儿庄区邳庄镇相接,西及西北与台儿庄区马兰屯镇相连。运河街道办事处地处平原地带,地势低洼,总面积1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33.3公顷。京杭大运河穿境东流,境内流长4公里。办事处下辖1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7万。少数民族主要是回族,总数2200人,占全办人口的4.2%。运河街道历史悠久,发展于元朝,繁荣于运河通漕之后的明清时代,1946始设峄县台儿庄镇,1971年设台儿庄区台儿庄公社,1984年4月24日设为台儿庄镇,2001年3月1日更名为运河街道。
据峄县志记载,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扬州道于台儿庄设巡检司,领韩庄至邳州运河段260里之河务,兼理地方治安。是年,台儿庄设闸官署。
1639年(明崇祯二十三年)扬州道在台儿庄东南运河北岸立河防碑一座,载有:“南至清河县起,北至台儿庄止,此三百余里之内……”,碑文中始出现“台儿庄”之称。
1647年(清顺治四年)兖州东道兵务副使蒋鸣玉议建台儿庄城。其费用出自当地仕绅捐资,峄县赋税钱粮予以辅助,县丞雷烇董其役翌年竣工。城东西3华里,南北2.5华里,城墙高1丈2尺,护城河宽3丈,深6尺。公元1938年春,在此发生的台儿庄大战,歼敌万余人,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1986年3月广西电影制片厂来台儿庄拍摄《血战台儿庄》。
1945年9月,中共台儿庄镇委镇政府(县级)成立。1958年3月,峄县人民委员会调整行政区划,撤区并乡,设立台儿庄镇,实行政社合一体制。
公元2004年,台儿庄大战旧址清真古寺、台儿庄火车站、新关帝庙(又称山西会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被国家文物局批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街道党委、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2006年国地两税完成10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980万元,同比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增长7%。形成了港航运输、造船、建筑建材、机械制造、造纸、生物科技、服饰、商业贸易、饮食服务为主导产业的工商业体系。2006年民营企业发展到168家,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1.6亿元,民营经济投资达到2.3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街道办事处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街道办事处(原台儿庄镇)1996年被市政府命名为“枣庄市首批小康乡镇”,1999年被市政府评为“个体私营经济工作先进乡镇”,2000年和2004年分别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枣庄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安枣庄建设‘先进乡镇(街道)’”,2003年被省体育局命名为“山东省第四批城市体育先进社区”。2006年1月被山东省综治委评为“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基层单位”,2006年7月被山东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年4月被枣庄市委、市政府评为:“发展民营经济突出贡献街道”
运河街道办事处自然环境优美,古运河沿岸风光宜人,历史风俗文化积淀丰厚,地方人文名胜古迹众多。1938年的台儿庄大捷,使台儿庄成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如今惨遭战火的清真寺、关帝庙、泰山庙保存完好。2005年重修了清真寺望月楼。目前,为提高古镇知名度,发掘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建设了大战遗址游览线、月河公园景点旅游线、运河风情观光线,2005年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红色旅游基地,国家扶持资金2600万元。当年号称“天下第一庄”的南北经济大动脉上的水旱码头,如今已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河港商贸旅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