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nc62604.gif) ![](../../../../images/1_5.gif) ![](../../../../images/1_5.gif)
|
小石榴做成大产业 ——峄城石榴产业30年巨变回眸 ○侯乐峰 刘志凤
30年前,峄城青檀寺以西山坡下、梯田边,零星生长着一些石榴树,无人管理,基本处于野生状态。树不成材,榴果很少有人问津。 30年后,出青檀寺西行,眺望碧海般的冠世榴园,不禁让人想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千古名句。30里榴荫长廊遮天蔽日,春叶绿油油,夏花红火火,秋果沉甸甸。峄城已成为最著名的“中国石榴之乡”, 石榴已成为峄城最亮丽的一张县域经济名片、通向世界的绿色“通行证”,石榴树真真切切成了当地农民的“摇钱树”和“绿色银行”。 无论是面积、产量的不断增加、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还是产值、效益的不断提高,都凸显一个不争的事实,峄城石榴产业实现了质的跨跃,也成为峄城林业30年巨变的一个缩影。 面积:从0.6万亩到12万亩 林业统计资料显示,1978年峄城石榴不足0.6万亩,约占全国的1/20,栽培品种10余个。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山林和农田一样,逐步实行了承包经营,沉睡千年的峄城石榴被惊醒。历届区委、区政府秉承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坚持规划先行、政策推动、部门联动、科技带动,仅最近十年,各级财政先后投入上千万元,扶持石榴生产,极大地激发了农民栽植石榴的热情,使峄城石榴得到了长足发展。截止2007年底,峄城石榴已扩展到12万亩,占全国栽培总量1/8,鲜食、观赏、加工品种80余个。石榴连片种植面积之大、“家族”之旺,国内外独一无二,被上海吉尼斯大世界总部列入基尼斯世界之最,称“冠世榴园”,还先后被国家农、林等部门命名为“中国石榴之乡”、“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 产量:从60万公斤到6000万公斤 峄城区石榴研究所原所长程亚东同志介绍,1978年之前有石榴的生产队,对石榴常年不耕翻、不施肥、不打药、不修剪、不除萌,“十果九蛀”、“十果九烂”是其真实写照。“大小年”结果现象十分严重。大年产量60万公斤左右,小年几乎绝收。改革开放之后,政策、科技、文化成了石榴产业的灵魂和助推器。聪慧勤劳的榴乡人,从高产到丰产稳产,从稳产到高效,从高效到无公害,再到标准化,一路走来不断推动峄城石榴生产走上新台阶。现在产量已达6000万公斤,约占全国产量的1/6;好果率由原来的不足20%,提高到了90%以上。十多年来,“峄城石榴”在国际、全国及省级农、林、园艺等产品博览会上共获金、银大奖30余项;2002年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验收;2005年通过“有机食品”认证;2008年全省首个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双认证,标志着“峄城石榴”从多方面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利用:从单一到形成产业 谈起石榴利用,当地农民都记忆犹新。30年前,每年石榴成熟季节,枣庄果品公司收购一、二十万公斤,销往南京、沈阳等大城市,其余的谁也不当好东西,任其烂掉。个别有心人,上山捡起自然风干的石榴皮,卖给药材公司入中药。根本谈不上开发利用。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榴乡人逐步认识到石榴营养丰富、浑身是宝、全身入药,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可保持水土,还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过去丢弃山坡、不值钱的老劣石榴树,如今也成了宝贝疙瘩。为此,峄城区坚持多措并举、长抓不懈,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不断拉长产业链条。石榴盆景、种苗、绿化苗木形成市场,产品辐射全国;石榴微型节能贮藏保鲜初步解决了石榴早采问题,延长了石榴鲜果供应时间;石榴深加工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先后开发了石榴饮料、石榴茶、石榴酒、石榴皮、石榴籽等系列产品,去年投产的山东珀默?珀尼卡果汁有限公司使峄城石榴深加工实现了质的飞跃,年加工能力千余万吨,走在全国前列;生态旅游因石榴而兴;蜜源得到充分利用;随着“峄城石榴”品牌效应的扩大,峄城已成为全国石榴的集散地,“买全国卖世界”的格局初步形成。石榴不仅染绿了峄城大地,还撑起一个产业,谱写了一曲生态、产业和谐发展的乐章。 产值:从不足10万到3亿 榴乡果农至今不忘,改革开放之初,果品公司收购石榴每公斤仅0.16元,好年景满打满算总产值不过10万元。随着开放、开发,人们对石榴营养和保健功能认识不断提高,销售日趋活跃,价格连年攀升。现在平均销售价格高达每公斤6元,全区石榴产业吸纳1万余人就业,年创产值3亿多元,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其生态和文化价值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经过30年快速发展,石榴已成为峄城经济林中的一个热点、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装扮峄城大地的重要树种。 30年,峄城石榴不仅富裕了当地农民,而且改变了榴乡人的思维,也改变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给峄城大地披上了绿色,石榴——功不可没。 |
|
|
|
|
|
|
|
|
|
枣庄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枣庄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枣庄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枣庄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枣庄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枣庄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枣庄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枣庄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