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信箱

用户名

密码
 

  鲁南地区唯一原创新闻网站  新闻热线:0632-3177771  新闻线索  网上投稿
 
 
    枣庄大众网 > 活动专题 > 网络媒体山西行 > 本网专稿
新闻搜索
 
太原印象:心怀凭古吊思 骄阳清风晋祠游
  来源: 大众网   日期: 2007-05-21     
发表评论】【打印本稿【收藏本页】

    大众网太原5月19日讯(记者 张岩 邵光强   

    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悬翁山的晋水源头。始建于北魏前,相传为纪念周武王胞弟叔虞而建,因其封地晋国,故名。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即今晋祠。《魏书.地形志》也有记载,可知创建于北魏之前。晋祠历代均有修建和扩建。南北朝天保年间(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游晋祠撰《晋祠之铭并序》碑文,又一次扩建。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其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

    祠址座西向东,沿中轴线有山门、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献殿两侧为钟鼓楼。其北为唐叔虞祠、昊天神祠和文昌宫,其南面是水母楼、难老泉亭和舍利生生塔。布局紧凑,既像庙观院落,又像皇室的宫苑。祠内的周柏、隋槐,老枝纵横,至今生机勃勃,郁郁葱葱,与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和精美的宋塑侍女被誉为“晋祠三绝”。

    水镜台,始建于明代,是当时演戏的舞台。前部为单檐卷棚顶,后为重檐歇山顶。前面为宽敞的舞台,其余三面均有明朗的走廊,建筑式样别致。金人台,古称莲花台,因台上四隅各铸铁人一尊,亦称铁太尉。四隅金人每尊高2米有余,以西南隅为最佳,其胸前有“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铸”铭文。经历八百年的风霜雨雪,迄今明亮不锈。据《太原县志》载,祠为晋水源头,故镇以金神,为防水患。

     献殿是祭祀圣母的享堂,供献礼品的场所,重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梁架为彻上露明造。前后当心间辟门,四周槛墙之上安直棂栅栏围护。形似凉亭,显得格外利落空敞。

    鱼沼为一正方形水池,是晋水的第二泉源。沼上架桥曰“飞梁”,建于北宋。其结构为池中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和梁木承

托着十字形桥面,东西平坦连接圣母殿与献殿,南北两翼下斜至沿岸,四周有勾栏围护凭依,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此种形制奇特,造型优美的桥式,在我国桥梁史上占有重要性的位置。

    圣母殿是晋祠主体建筑,位居最后,雄伟壮观,是国内规模较大的一座宋代建筑。创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崇宁元年(1023年)重建。殿高19米,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黄绿琉璃瓦剪边,雕花脊兽,殿内宽五间。四周围廊,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是全国建筑实物中木雕盘龙柱子最早的实例。斗?配置疏朗,上下檐有别。下檐斗五铺作,单抄出两跳,柱头出双下昂,补间为单抄单下昂;上檐斗六铺作,单抄出三跳,柱头双抄单下昂,补间单抄双下昂,并施异形。梁架结构为“彻上露明造”。殿内采用减柱法,共减去12根内柱,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的屋架,扩大了室内空间。殿内有宋代彩塑43尊,主像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其余42尊侍从分列龛外两侧,圣母凤冠蟒袍,神态端庄。 侍从手中各有所奉,或侍饮食起居,或梳洗洒扫,为宫廷生活的写照。塑像口有情,眼有神,姿态自然,塑工高超,是我国宋塑中的精品。圣母殿在建筑构造与式样上继隋唐,下启元明,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宝贵实例。

    祠内有传说中的周柏、唐槐,迄今苍翠,与难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唐太宗李世民行书《晋祠之铭并序》碑、宋代铸造铁人、铁狮等,均是晋祠丰富文物中的珍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雕塑、书法艺术具有重要价值。

    南路还有真趣亭、三圣祠、同乐亭、白鹤亭等等,这些都是草草走过,都有掌故和传说。北路有文昌宫、东岳祠、关帝庙、三清洞、唐叔虞祠、苗裔堂、朝阳洞、云陶洞、财神洞、老君洞、读书台、吕仙阁等等,供奉无所不包,儒释道,关公,玉皇,八仙,财神,神医,送子娘娘,十殿阎罗……。我们只游览一个半小时,偌大晋祠,只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郭沫若老先生1959年游晋祠并赋诗一首:“圣母原来是邑姜,分封桐叶溯源长。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竞辉煌。悬瓮山前流玉磬,飞梁荇立布葱珩。倾城四十宫娥像,笑语嚶嚶立满堂。”他老人家这首七律,真就把晋祠概括得差不多了。

 

 

 

 

 

 

 

 

 

 

编辑:邵光强

发表评论】   【打印本稿】   【收藏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上一篇:
>> 下一篇:
枣庄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枣庄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枣庄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枣庄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枣庄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枣庄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枣庄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枣庄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