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刘学俊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深化农村改革,让发展要素活起来。做好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文章,力争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统筹推进四项产权制度改革。完成50%的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完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持续推进农民房屋权属登记试点扩面;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履约保险和复垦保证金制度。扩大农村产权交易范围,打通城乡资本流通渠道。实施农业服务双轮驱动。完善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机制,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农机作业、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服务。加快为农服务中心镇域全覆盖,推进服务对象向分散经营农户延伸、服务手段向全产业链延伸,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强化农村金融两项支撑。稳步推进马铃薯、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稳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尽快实现镇域全覆盖。
(二)发展现代农业,让农村经济强起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建立现代农业新体系。发展规模农业。规范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发展绿色农业。坚持“绿色兴农”,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继续抓好秸秆全年全域禁烧和综合利用。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发展品牌农业。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建设,积极创建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发展创意农业。大力发展“新六产”,引导龙头企业向上下游关联产业延伸。提升祥和庄园、鲁班小镇、月亮湾等建设运营水平,鼓励发展共享农庄、民宿经济、田园综合体。
(三)打造美丽乡村,让农村家园靓起来。按照“一村一规划”的要求,坚持美丽乡村、美在农家一体建设,促进自然与人文有机融合、生态与经济交相辉映。营造干净整洁的村貌。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高效运转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统筹推进“七改”工程,开展“四好农村路”创建,完成1600公里“户户通”硬化、8万户旱厕和2000户危房改造,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做活富民兴村的产业。因地制宜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子,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代理加工、观光农业。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守住浸润乡愁的村韵。加强农村民间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将老手艺、老把式传承下去。坚持慎砍树、不填塘,保护好老牌坊、老祠堂、老宅子、老桥梁,留住诗意般的乡村生活画卷。涵养淳朴向上的民风。深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凝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弘扬现代文明新风尚。
(四)培育特色小镇,让小城镇样板树起来。突出特色主导产业,推动西岗镇争当全国特色小镇排头兵,徐庄休闲慢游小镇、滨湖微山湖湿地古镇、古邵港航物流小镇、鲍沟工艺玻璃小镇、城头豆香小镇等5个省级特色小镇迈入全省第一方阵,税郭省级重点示范镇晋位升级,马兰屯鲜花童话小镇等10个市级特色小镇竞相发展。开展“十镇百村”示范创建活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向镇村延伸。实施镇域环境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努力扮靓小城镇“颜值”。
五、打造生态宜居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
(一)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做精规划文章优布局。深入开展大城市试点,大力推进“多规合一”,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等专项规划,推进控规全覆盖。按照“东部高新产业区、西部现代商贸区、南部产学研协同创新区、北部生态休闲区、中部行政服务区”的功能布局,持续提升大新城首位度,着力打造全市对外开放窗口、科创孵化摇篮、区域交通枢纽、文教康养高地。做活山水文章添秀色。加快实施碧水绕城工程,改造提升蟠龙河水生态景观长廊。积极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新建海绵城市10平方公里;完善雨污分流系统,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实施绿道提升工程,加强山体保护,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健身公园、休闲公园。做好配套文章强功能。统筹新老城区、地上地下基础设施建设,让城市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二)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好蓝天保卫战。严格落实大气环境质量约束性指标,促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对重点排污企业和高架源实行联网监测,推进空气监测站点镇街全覆盖。持续抓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完成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清零工作。集中整治工业、扬尘、油烟、移动源等重点领域污染,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完善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机制,探索建立跨区域常态化协作应对机制。狠抓流域环境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促进河湖休养生息。加严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工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工程。建设东西伽河、户主水库等10个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和人工湿地,加大河道整治力度,着力构建生态水网。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实施城乡供水提质工程。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强化寻源治污、科技治污、铁腕治污,巩固中央环保督察成果。开展“绿满城乡、美丽枣庄”绿化行动,加强破损山体和塌陷地治理,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省级生态市。扎实推进净土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置。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稳步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三)做靓枣庄文化名片。全力打响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品牌。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要作为枣庄最靓丽的城市名片进行打造,彰显具有时代特征的枣庄精神、枣庄气质、枣庄力量。搭建一个平台,成立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研究机构,讲好铁道游击队故事;唱响一支红歌,让《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响彻枣庄大地、飘扬大江南北;建好一个展馆,整合提升铁道游击队影视城、正泰国际洋行旧址等现有载体,高标准规划建设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打造一个基地,统筹八路军115师抗日纪念园、王家湾峄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等资源,建设成为全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古代圣贤文化、中兴工业文化等资源,保护传承柳琴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绘制枣庄“文化地图”。提升鲁班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兴文化产业园规划建设水平,办好国际墨子文化节等活动,增强枣庄文化的时代魅力。围绕大运河文化经济带枣庄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台儿庄古城龙头作用,做好保护、传承、利用三篇文章,让流淌千年的运河文化熠熠生辉。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文化+”“旅游+”工程,以“枣庄八景”征集评选为抓手,做好文化旅游宣传策划。抓好石佛山寨、九顶莲花山、乡村爱情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支持微山湖红荷湿地、抱犊崮—熊耳山创建5A级景区。扎实推进台儿庄古城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加快古城旅游集团上市步伐。支持天穹影视等文化企业发展,加快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加强文化小康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统筹抓好“一创多建”。深入实施“四德”工程,推进乡村儒学、社会儒学建设。启用新城文化中心,加快市图书大厦建设和科技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改造,抓好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六、顺应美好生活期盼,增强广大群众获得感
(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精准文章,下足绣花功夫,统筹抓好产业扶贫、就业脱贫、政策保障、社保兜底、社会帮扶“五位一体”措施落实。实施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严格落实兜底保障、孝善养老、健康扶贫等政策,让特困群体得到最需要的实惠。探索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加强扶贫资金审计监督,确保6400名贫困人口脱贫,基本完成全市脱贫任务。
(二)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快推进社会保险市级统筹。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把有限的医保资金用在最急需的人身上。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房2.9万套,完成72个老旧小区整治任务。规范发展慈善事业。落实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等社会保障新标准。开展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新建市级妇女儿童家园12个、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10个。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多形式就业创业,拓宽群众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
(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持续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解决“大班额”问题长效机制,年内新建、改扩建学校18所。扎实推进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三名工程”,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鼓励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加快枣庄学院新校区、市职业中专迁建二期、市实验高中三期建设进度。扩增普惠性幼教资源总量,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落实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年内资助学生5万人次。
(四)倾力打造健康枣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抓好医联体建设,规范双向转诊机制,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大力开展卫生强基工程,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开工建设市妇幼保健院二期、北中医枣庄医院二期,建成启用市立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水平。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市,建立重要产品追溯体系,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办好全民健身运动会,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五)创新加强社会治理。树牢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常态化开展“专家查隐患、执法促整改”活动,构建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坚决守住安全发展红线。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加快“雪亮工程”和“技防示范村”建设,健全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推行领导干部开门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多元化处置各类矛盾纠纷。创新网格化、精准化治理,推进警务助理、法律顾问进村入企、驻校驻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扎实做好村和城市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积极配合军队改革,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加强网络治理。
七、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坚持提高站位讲政治。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方位、全过程,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全面贯彻中央大政方针,认真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二)坚持不忘初心践宗旨。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建立重大民生事项民意征询制度,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恳谈活动。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真正与老百姓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巩固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继续开展政风行风评议、社情民意调查,加快推进政府系统信息资源、服务热线整合,完善政务公开、新闻发布制度。充分发挥市长热线、政府门户网站的作用,建立跟踪办理、限时反馈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三)坚持依法行政提公信。注重运用法治思维谋发展、做研判、定政策,完善重大行政决策专家论证、法律顾问、智库咨询制度,增强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加快水源地和古树名木保护地方立法。强化综合执法和执法监督,依法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让群众感受到更多的公平正义。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力度。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司法监督、监察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让政府工作在全天候监督下运转。
(四)坚持担当有为抓落实。倡树攻坚克难、善为善成的实干精神,勇当新时代的“挑山工”,一步一步攀越转型发展的“十八盘”。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善于学习、勇于实践,提升专业能力,培养专业精神。要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增强利用大数据推进工作的本领。建立职能性工作、突破性工作和前瞻性工作“三张清单”,形成“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的工作体系。健全正向激励、考核评价、容错纠错、澄清保护机制,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完善联合督查机制,强化考核导向作用,既要“哪壶不开提哪壶”,更要“提了哪壶开哪壶”。定期对政府工作报告、重点项目、惠民实事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
(五)坚持从严治政守纪律。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严字当头、一严到底,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省委实施办法的有关精神,持续整治“四风”,进一步改进调查研究、精简文件会议、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使每一笔财政资金都花在明处、用出实效。设立市集采中心,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各级政府班子成员必须切实担负起分管领域的管党治党责任,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当好政治生态的“护林员”。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刘学俊
1月5日上午9:00,枣庄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枣庄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市长李峰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