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保健食品时防止五大“陷阱”

2018-11-08 来源:  作者:

 (1)“健康讲座”为洗脑。一些不法商家借用“传销洗脑”的伎俩,利用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

  (2)“免费活动”为促销。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利用“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小恩小惠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促销现场往往有口若悬河的“吹手”主持,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声称根治百病。花钱雇一些“托”作为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上当受骗。

  (3)“权威证明”属虚构。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内容。无论是药品还是保健食品,只要有这些内容纯属虚构,都是非法。如“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指出,人类肠胃如果每天定植高活性、高含量的双歧杆菌,那么人类将可以与肠胃病绝缘,人类寿命有望达到140岁”等无法证实的虚假广告内容。

  (4)“专家义诊”是骗局。一些不法商家以“专家”免费体检或义诊为幌子,常以老年人为作案对象,假意为老年人体检,恶意夸大健康状况,见缝插针、夸大宣传保健食品的作用,不少老年人高价购买上当受骗。

  (5)“药到病除”是谎言。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宣传也无治疗功效。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含有“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不仅仅是保健食品,就是药品这样的宣传用语都是违法的。也有的保健食品为了显示“立竿见影的效果”,扩大市场影响力,提高产品销量,置人民的健康于不顾,非法添加“激素”或化学药品。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张乔阳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2018年前三季度生态补偿考核结果:枣庄获得1448万

    天上午,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和前三季度生态补偿考核结果。2018年第三季度,省级共补偿16市(威海市不参与本年度空气生态补偿)生态补偿资金10541万元,青岛市获得生态补偿资金最多,为1308万元...[详细]

    2018-11-08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