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刘学俊
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
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凝心聚力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引进金融机构的财税激励政策,调动各区(市)引进银行、保险、证券机构的积极性。加快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建立凤鸣基金小镇,引导更多资金流向“三农”和小微企业。深化财税改革,完善现行财政体制,增强市级调控能力,支持县域经济做大做强。加快构建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将更多的财力向基层倾斜。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稳妥有序划转社会保险费用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能。深化投融资改革,做大做强市基础设施投资公司、市土地发展公司,为全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力支撑;规范市财金集团运营,发挥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和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的撬动作用,加快建立各类产业投资基金,构建跨境产业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基金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设立、组建若干国有投资控股公司,优化国有资本配置,增强国有资本控股企业的投资、融资能力,更好地支持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组建运输集团、水务集团、开发建设集团等市管企业。加快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组、改建,积极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支持市属国有企业与各类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加快股权结构优化,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一次办好”改革,进一步推动行政权力事项下放区(市)、镇街。发挥好市、区(市)行政审批服务机构作用,推动市级审批关口前移,构建一体化、扁平化的审批体制。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全打通、全归集、全共享、全对接。继续优化办理流程,扩大“一链办理”“一网通办”事项范围,促进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捷。上半年完成市民服务中心建设,市直所有审批事项全部进驻。
凝心聚力抓好“双招双引”。强化企业招商、以商招商,形成“引来一个、带来一批”的集聚效应。强化产业招商,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引进一批上下游配套项目,全面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强化“项目+基金”招商,设立若干产业投资基金,实行市场化、专业化管理运作,真正用基金吸引项目、优选项目、扶持项目。强化专业招商,选配具备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招商队伍,聘请一批招商大使、招商专员、招商顾问,提高招商成功率。盯紧世界、国内、民企“三个500强”,深化与中国建材集团、国科控股、枣矿集团、兖矿集团等央企、省企的合作,集中力量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精心组织北京、长三角、珠三角、欧美、日韩、香港等境内外招商活动。发挥各地枣庄商会作用,推动“枣商回归”。完善“双招双引”优惠政策。继续实施柔性引才“百人计划”,新引进“万人计划”、泰山系列等高端人才100人以上。
凝心聚力抓好园区改革创新发展。统筹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行“区辖镇街”模式,赋予开发区本级政府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行政权限。对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双招双引”人才实行雇员制管理,建立绩效考核、绩效薪酬制度。推行“亩均投资效益”评价,对开发区实行分档激励,对企业实行差别化要素扶持。加快“腾笼换鸟”,着力处置“僵尸企业”。统筹开发区产业定位布局,突出主导产业培育,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建立“飞地”项目税收利益分享机制,对市内各级政府引进的跨区域投资产业项目,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实行项目转出地(招商地)与转入地(承接地)主体税收共享。完善园区设施配套,积极建设智慧园区,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支持枣庄高新区规划布局新的产业聚集区,鼓励高新区、滕州市和有关区制定特殊政策,设立“企业发展特别扶持资金”,对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员工培训、职工福利等实行无偿资金扶持,吸引各类企业在枣庄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打造“枣庄总部经济群”。
凝心聚力抓好对外贸易。深入开展“双唤行动”“双培工程”,继续做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平台,支持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提高出口便利化水平。巩固既有优势出口产品的出口份额,分类推动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建设。支持区(市)创建省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积极培育领军企业、知名品牌和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拓展青岛港枣庄内陆港区服务功能,实现进出口贸易“铁海直通直入”。加大与中欧班列对接力度,更好地开拓“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鼓励外资企业增资发展和并购投资,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凝心聚力抓好民营经济发展。全面贯彻省“民营经济35条”“非公有制经济10条”,进一步简政、减税、降费。开展“一企一策”专家入企服务活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等难题。实施小微企业“双升”战略,推进“个转企、小升规、下转上”。深入开展优化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10大专项行动。建立“政商直通车”平台和企业紧急事态应对机制。
坚定不移推动新型城镇化提质扩容
打造美丽家园
着力推进区域融合发展。完善我市组团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优化组团城市空间布局,强化新城区的城市主中心地位。加快新城区与市中区融合发展,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流动和产业融合。加快新城区与滕州市融合发展,积极探索试行滕州市与新城区之间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启动祁连山路北延、荆泉路(或龙泉路)南延规划建设,做好B6线配套工程建设和管护提升工作。加快新城区与薛城区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理顺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统筹新城区、薛城区的空间规划、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和文体商业设施,完善新城区南部路网,推进京台高速枣庄段(城区段高架)改扩建。发挥教育、医疗、交通优势,促进薛城微山同城化发展。推动跨市域协同发展,抢抓国家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和省里支持鲁西崛起的机遇,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规划衔接和项目对接,积极推动徐枣城铁、台儿庄S234接徐州S252、S241临徐线与江苏S270连接线、台睢高速公路、观音机场台儿庄城市候机楼等互联互通项目规划建设;深化与周边城市经贸、能源、金融、人文合作,推动旅游市场共建共享、产业协同发展。
着力推进“一河一路”规划建设。以蟠龙河综合整治和世纪大道规划建设为带动,推进新城区“北跨、南拓、东融、西进”。按照“高质量生态建设示范区”的定位,实施蟠龙河流域起步区综合整治,着力打造高颜值的生态画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走廊。开工建设世纪大道,实施民生南路、祁连山南路等道路建设,构建中心城区快速路网体系。
着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持续开展“四城同创”,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完善基础设施功能,补齐城市发展短板。用好国家棚改政策,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房1.6万套。采取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综合整治“烂尾楼”。改造老旧小区78个。开展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试点。新增城市集中供热200万平方米,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6公里。推动海绵城市连片建设。加快城市公共厕所提档升级,改造涉农街道无害化卫生厕所1万户。持续开展违法建设治理专项行动,深度整治背街小巷,打造精品示范街区。实施道路畅通工程,打通城区路网“微循环”。合理布局停车泊位,支持立体停车场建设。实施运输绿色化改造,积极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水平。
着力推进重大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枣庄机场项目预可研批复,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加快枣菏高速、枣木高速东延、新台高速工程建设。启用万年闸复线船闸。完成庄里水库大坝枢纽工程,达到蓄水条件;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完成十里泉电厂运煤专线外迁工程、外电入鲁1000千伏特高压“一站两线”工程。
坚定不移推动乡村振兴
写好枣庄特色篇章
培育更多的富民产业。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实施好国家产业兴村强县示范行动项目,抓好现代田园综合体建设。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以上。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农商互联工程,加快村居“益农信息社”建设,培植一批电商产业园、示范镇村。坚持就地城镇化、镇村一体化、乡村特色化,推动新生小城市、重点示范镇和各类特色小镇提档升级,打造一批休闲小镇、生态小镇、创意小镇。实施“厚道枣庄人、放心农产品”品牌引领行动,进一步提高滕州马铃薯等农业区域品牌知名度,新认定“三品一标”30个以上。引导发展生态养殖,新建美丽生态养殖场20个。支持峄城区高标准编制石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扩大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生态旅游,提高产业附加值,打响石榴特色品牌。支持区(市)创建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
营造更美的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大力实施农村“五化”“七改”工程,创建美丽乡村160个。以镇街驻地、两高沿线、国省干道、城际交界处为重点,全面推进镇域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两年内自然村全部通等级公路,实现村居道路“户户通”全覆盖。抓好“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完善农村“厕所革命”后续管护机制。稳步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加快乡村造林步伐,建成省级森林乡镇2个、森林村居20个。
留住更浓的乡土记忆。继续实施乡村记忆工程,保护好古桥、古井、古树、古街巷、古建筑,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打造一批综合性、活态化乡村博物馆。全面铺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释放更强的发展活力。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促进土地、资本、人才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全面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推进“房地一体”登记试点,推动农村不动产进入市场抵押、交易。探索集体资产、农民资产与城市资本合作经营模式,加快盘活农村闲散土地。鼓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健全村集体收入增长长效机制,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大力发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积极推动基层农技人员轮训、科技特派员下乡,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
坚定不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夯实绿色发展根基
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实施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河流入库水质保障等工程,全面提升流域水污染治理水平。进一步完善河长制、湖长制组织体系,落实河管员、河道警长,完成全市河湖划界工作。继续开展“清河行动回头看”和“清四乱”。实施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新开工垃圾发电项目2个,新增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300吨;大力实施城区雨污分流,提高污水管网覆盖面,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7万吨。巩固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逐步消除镇村黑臭水体。深入推进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
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进一步改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等指标。突出精准治霾,分类治理施工和道路扬尘、餐饮油烟、机动车船超标排放等问题,重点加强涉气企业综合整治。排查治理“散乱污”企业,改造退出一批玻璃、焦化、砖瓦等重污染企业。积极推广洁净煤,进一步削减煤炭消费总量。继续抓好建筑节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坚持全年全域秸秆禁烧,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建立镇街空气环境质量通报、考核奖惩制度。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域协作机制,加强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协同治污网络。
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行动,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建设。开展化肥减量使用、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抓好地膜回收资源化利用。加快土地污染状况详查,抓好产业转型腾退土地治理修复。建立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体系,严厉打击非法跨界转移、倾倒等行为。
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加大破损山体修复力度,年内治理破损山体2000亩。严厉打击私挖盗采矿产资源行为,实现保护、开发与修复有机结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切实管住管好重要生态空间。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湿、塌陷地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整治。抓好“绿满城乡、美丽枣庄”绿化行动,实施绿道提升工程,推进全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完成造林面积6万亩。深入开展城市绿荫增补、绿地公园提升、生态街巷创建专项行动,加快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面推进“四减四增”,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坚定不移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
提升群众幸福感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围绕“巩固、接续、长效”要求,因户因人施策,细化实化帮扶措施,注重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兜牢脱贫底线。开展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基地、扶贫车间、劳务扶贫合作社,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抓好农村存量危房改造。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强化农村贫困人口动态监测管理,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县域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推动台儿庄、峄城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持续抓好“大班额”问题化解。全面完成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普惠性幼儿园33所。资助贫困家庭学生5万人次。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启动创建第一批全国健康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行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基层医疗卫生能力提升行动,培训全科医生97名。着力增强中医药、产科、儿科服务能力。办好市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持续开展守护舌尖安全整治行动,积极争创省级食品安全市。合理规划小区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充电桩等便民设施。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举办好省第八届文博会枣庄分会场活动、第四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第四届鲁班文化节。抓好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完成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建设。做好红色教育产业规划,丰富铁道游击队、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等载体内涵,创新纪念形式,增强教育效果。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和文艺精品工程,推出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精品力作。
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社会保险统收统支机制。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病种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援助工作,开展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等关爱服务体系,加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工作,加快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枣庄建设,深入实施网格化管理,加快建设“雪亮工程”,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铲除各类黑恶“毒瘤”和“保护伞”。加强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加大非法金融打击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强力推进风险隐患排查管控整治,突出抓好煤矿、化工、非煤矿山、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坚持依法治市,深入推进以宪法为重点的“七五”普法。完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保障群众合法利益诉求。探索实施信访积案专家会审评议制度,提升信访事项办理满意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坚决惩治各类失信“老赖”,全面建设“诚信枣庄”。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政治责任,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坚守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绷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令行禁止、不打折扣,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持续推动政府系统思想大解放,破除一切不利于发展的桎梏,激活一切有利于创新的因子,引导广大干部坚决闯、大胆试、加油干。
规范履职讲法治。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切实管好政府“有形之手”,放活市场“无形之手”。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监察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各类专家智库作用,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开展专项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认真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健全政务公开、新闻发布和网络诉求跟踪办理等制度,提升政务服务热线、政风行风热线办理质量。全面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任务。
真抓实干讲担当。围绕2019“工作落实年”,深入推进一线作战抓落实行动。坚持一切工作项目化、重点任务清单化,健全工作责任分解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和考评问效,确保定下的事干一件成一件。继续精文减会,规范督查考核,控制开展监督检查、索要材料报表的总量和频次,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鼓励创造性贯彻落实,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区(市)、镇街和部门加大正向激励支持力度。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大力褒奖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老黄牛”干部,敢想敢干、敢闯敢拼的开拓型干部,打出崇尚实干、带动担当、撑腰鼓劲的组合拳。
克己奉公讲纪律。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主体责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重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把群众意见作为“最好的镜子”,对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整改不到位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强化审计监督,加强对公共资金、国资国企、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监管。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全市政府工作人员要严以修身立政德、勤勉踏实干事业,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刘学俊
大力推进民生安居保障建设。年内开工建设棚户区安置房1.6万套,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完成78个项目,培育30个美丽村居市级试点。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1万户,农村危房改造366户。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200万平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