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雷雷哥哥他抢我的书!”“阿姨,林林把香蕉扔到垃圾筒里了!”“妈妈,今天在幼儿园帆帆欺负斌斌,我告诉老师、老师批评帆帆了!” ……类似的告状, 你是不是并不陌生?孩子告状时,他们的小脑袋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希望从你那里得到什么反应?你又该怎么做呢?知道吗? 父母对孩子的“ 告状” 采取怎样的态度, 也许决定孩子未来对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走向, 甚至人格发展, 必须慎而又慎。
孩子时常会向大人报告小伙伴的“不是”,作为父母,遇到这种情形,你的感受如何?是高兴,宝贝长大了,学着判断是非了;是窃喜,不用害怕宝贝被别的孩子欺负了;还是担心,类似的行为多了会不会使孩子失去小朋友的友谊……或许,这几种感觉都有?虽然都是告状,但告状的出发点可能并不相同,有来跟你求助的,有想换取你表扬的,还有是心存疑惑的。碰到不同的情况,爸爸妈妈该如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解开孩子的心灵密码,对症下药,给予他们恰当的引领,使他们的心情始终如阳光一样灿烂?
求助型告状
“姑妈,姐姐不让我玩她的布娃娃,还说:‘想玩,就回家玩自己的去!’”朵朵跑到阳台,哭着向正在晾衣服的姑妈诉说着小表姐的“罪状”。
孩子心语
每次姐姐来,我的玩具她想玩什么就拿什么,我从来没有不给她的。可是,她现在为什么就不许我动她的东西呢?妈妈说过,有好东西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那样,一个人的快乐就变成了两个人、三个人、甚至更多人的快乐了。难道姐姐不明白这个道理吗?要这样,我以后都不想叫她姐姐了!她的布娃娃真是太漂亮了,我想玩!
行为破解
四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不时会出现一些分歧、不够友好、甚至是暂时的“水火不容”了。面对如此“意外”,有些宝贝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和处理,尤其是当自己受了委屈、处于劣势或感到了压力的时候,第一时间闪现在头脑中的办法就是向家长求助。实际上,孩子的这类告状,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求获得大人的帮助,即希望通过大人们的“干预”,说服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也借以宣泄紧张和不满的情绪,求得心理平衡。
不当做法
面对朵朵一脸的委屈,或许你会温柔地安慰她:“宝贝,别哭,姑妈去跟姐姐说。”随后要求自己的女儿:“把布娃娃给朵朵玩一会儿,听话!”在你的头脑中始终有这么一个观念,那就是姐姐让着妹妹天经地义;况且,这又是在自己家里,朵朵是小客人,理应得到呵护。
错在哪里
如此“直截了当”的做法可能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小姐姐让步、朵朵破啼为笑;二是小姐姐“固执己见”,最后不欢而散。但这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和逆反心理,不利于其性格的健康发展。
达标态度
Step1:听听双方怎么说
对于朵朵的诉说,姑妈一定要认真倾听,设身处地地理解她的感受;敷衍和心不在焉的态度会使孩子更觉得委屈,而且对孩子也不礼貌、不尊重。当然,不能只听“一面之辞”,“被告”也有说话的机会,也许表姐更理直气壮:“朵朵使劲掰娃娃的胳膊,我不想让她把娃娃弄坏了!” 对于不善表达的孩子,不妨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回想一下事情的全过程。总之,首先要鼓励双方说出事情的真实过程。
Step2:问问孩子怎么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对策:“朵朵有什么方法,能让姐姐把布娃娃给你玩?”“妹妹怎样做,姐姐你才肯让步呢?”让孩子的脑筋转起来,自己去寻找解决之道。
Step3:给出建议
如果在你的启发之下孩子还是不知所措,你可以接着提出一些建议,启发孩子和小伙伴讲道理、相互商量、甚至“谈判”。目的是传递一个概念:孩子有能力解决和小朋友之间的摩擦、纠纷,经历的次数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越棒。坚持这样做,孩子慢慢学会了自己处理问题,就不会事无巨细到你那儿告状了,除非是他真正无法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