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工作人员将宝匣重新安放到大殿正脊正中的脊筒中。当日,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大高玄殿正殿宝匣的归安仪式,工作人员将修缮施工前拆卸下的宝匣重新安放到大殿正脊正中的脊筒中,并完成正脊合龙。大高玄殿毗邻紫禁城西北角,是明、清两代皇家御用的道教宫观。本次修缮工程于2015年4月开工,预计第一期工程将于2016年底完工。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专电(记者胡浩)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8日宣布,故宫博物院大高玄殿研究性修缮保护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文物建筑本体的修缮将于年底完工。
大高玄殿始坐落于神武门外、毗邻紫禁城西北角,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是明、清两代皇家御用的道教宫观。由于历史原因,大高玄殿数次遭受磨难,破坏严重。
单霁翔介绍,大高玄殿建筑群因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社会价值,特别是其中大多数殿座仍然保留有明代始建时期的木构与形制,是紫禁城内明代官式建筑的又一重要范例。大高玄殿不仅仅是国家文物局的重点保护工程,也是故宫博物院首批研究性修缮保护工程项目之一,承担着给故宫博物院研究性修缮保护工程投石问路、积累经验的重要任务。
大高玄殿研究性修缮保护试点工作引入考古学手段和理念作为突破口,首次将建筑考古的研究方法运用到大高玄殿的修缮保护中,考古专家走上屋顶布置探沟,进行“考古勘探”。在建筑考古中发现的各类重要遗物,按照考古学的方法进行编号、记录、绘图与保存,对各种建筑材料,同样进行了考古学分类与详细的信息记录,最大限度保存建筑历史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此外,故宫博物院对大高玄殿展开多学科、多专业、多手段的联合研究,联合20多家科研机构、院校对大高玄殿的传统工艺、材料进行十余项科学勘察、记录、实验、分析与研究。
单霁翔介绍,修缮保护后的大高玄殿古建筑群,将以教育培训为核心,整合故宫学院、故宫培训学校教育资源,形成故宫品牌教育培训基地,迁入故宫数字馆,服务博物馆业界和社会公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