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董惠娟(前右二)携家人到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悼念遇难亲人。
在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上,刻着董惠娟父母和兄嫂的名字。她是唐山4204个地震孤儿之一。此时的董惠娟,已经是国内首位灾害心理学博士,唐山师范学院教授、国内外知名的心理学专家。
她一直回避自己孤儿的身份。直到在汶川地震灾区,面对失去双亲而绝望失控的孩子时,她发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平静地告诉他们“我也是地震孤儿!”
如何在失去羽翼的生活中找回内心的力量,弥补残缺的人生,重新建构起现实与精神家园?她说,那些用尽全力与生命最深的苦难战斗过的人会知道。
在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入口,有一个破碎钟表的雕塑,指针停留在凌晨3时42分53.8秒,灾难发生的时刻。董惠娟特意和钟表雕塑合影,骄傲而倔强。董惠娟超越痛苦的力量,就来源于表。
她高中毕业被确定留校任教。母亲送的礼物就是一块手表,提醒她上课准时,更寓意要为人师表。董惠娟却特别喜欢妈妈的金色的手表。母亲答应她,“等你做出成绩,我就把表送给你”。
当地震夺走双亲,母亲遗体被运走时,解放军战士提醒董惠娟摘下妈妈金色的手表。她说:“这是我留给妈妈的纪念!”
金色的手表随妈妈离开了,“为人师表”的嘱托却留在董惠娟心中,照亮生命,鼓舞引领她一路前行。
纪念墙边,董惠娟和姊妹家人告慰父母:“我们都没有辜负您们期望。未来的生活会更美好,您在天之灵定会满意的”。
在她的身旁,凭吊者络绎不绝,每人都珍藏着刻骨铭心的过往,内心装满超越苦难的故事。思念绵绵无期,生命生生不息。
无数个董惠娟用四十年的时间,超越了生命强加的苦难。唐山,用四十年的时间,重建起一座傲视命运之城。
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下,悲伤与力量同源。个人的东风啼血和城市的浴火重生四十年间互为因果,彼此证明。
新华社记者 吴晓凌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