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华社 日期: 2006-06-25 11:52:08 |
|
新华社坎帕拉6月24日电(记者刘东凯 明大军)温家宝总理于6月17日至24日对埃及、加纳、刚果(布)、安哥拉、南非、坦桑尼亚和乌干达7国进行了正式访问。陪同温家宝总理出访的外交部长李肇星在访问即将结束时向随行记者介绍了访问情况。 李肇星说,温总理此访纵横跨越非洲大陆,遍及东西南北中各个次区域,行程35000公里,是近年我领导人访非国家最多的一次,其中有几个国家是中国总理首次到访。访问日程紧凑,内容丰富,成果丰硕。8天内共举行80余场活动,除与往访国领导人会谈、会见外,多次发表演讲,进行实地考察,广泛接触非洲民众和中国在非各领域工作人员,非洲及国际媒体高度关注此访。访问达到了“加深友谊、增进互信、拓展合作、共同发展”的目的,将对新时期中非关系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加深中非传统友谊 相同的历史遭遇将中非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还是在建设国家的征程中,中非人民长期相互同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结下了深厚友谊。中国不忘非洲老朋友。温总理此访就是为了加深中非友谊,非洲人民也热情奔放地欢迎中国朋友。双方领导人表示,中非相距遥远,我们却随时感到友谊的炽热和力量。 温总理与7国领导人一起回顾中非友好合作的历程。他深情地说:“我是来走亲戚、看朋友的”,非洲领导人感动地回答:“你回家了”。温总理多次走访学校、视察工地,与当地群众亲切交流,专程看望了一家医疗中心的艾滋病患者,还向几个非洲国家赠送了抗疟药品,给当地学生带去了文具,传递了中国人民对非洲兄弟姐妹的美好祝愿。访问中,友谊的场景感人至深。 二、拓展互利,共赢合作 中国和非洲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全球化时代克服困难、发展自己,是双方的共同任务。中非经济互补性强,开展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 访问期间,温总理在南非的演讲中全面阐述了我发展平等互信、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主张。我与埃及、南非签署了深化战略伙伴关系合作纲要,与其他5国发表了联合公报,从战略高度指导和规划双边合作。我与7国共签署71项协议,涉及政治、经贸、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中方承诺将继续向7国的社会发展提供援助,包括建立农业示范中心和乡村小学、派遣医疗队、赠送抗疟疾药品、培训各类人才等,受到各国高度赞扬。 温总理强调,中非合作要首先考虑非洲的需求,努力做到壮大非洲经济实力与促进非洲社会发展、提供经济援助与促进技术合作、政府推动与企业自主的有机结合,提高非洲自主发展能力;在文教卫等公益事业方面多做实事,让非洲人民真正得到好处;在非中资企业要注重工程质量和效益,注重保护环境,多帮助当地民众,做好事、实事。这些思路和主张对加强中非合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增信释疑,赢得理解 近一时期,国际上少数人在非洲散布所谓的“中国威胁论”,非洲也有个别朋友担心中国商品冲击非洲市场和就业等。温总理通过正式会谈、举行记者会等方式,耐心细致地介绍我对非政策和对有关热点问题的立场。他强调,中国真诚关心非洲、帮助非洲,愿继续在相互尊重、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与非洲的团结与合作。他指出,有些人散布的言论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中非关系现状,是不负责任的。温总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增进了非洲和国际社会对中国对非政策的理解和支持。非洲国家高度评价中国的对非政策,感谢中国对非洲和平发展的帮助,一致表示中国的发展对非洲是机遇,中国是非洲可信赖的朋友和伙伴。他们说,过去并不富裕的中国帮助非洲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今天正在发展的中国又帮助我们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的发展有利于非洲,乃至全世界。日久见人心,中非友好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也必将拥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四、鼓励中非友好使者作新的贡献 温总理一路上多次会见和看望我驻非外交人员,慰问医疗队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凭吊我援建坦赞铁路的烈士墓,同企业家和华侨代表谈心。温总理对他们在艰苦环境中为促进中非友谊辛勤劳动表示敬意,勉励中国驻非人员开拓进取,为中非关系作出新贡献。温总理关心驻非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叮嘱大家保重身体,表示党和政府将尽力改善驻外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我驻非人员纷纷表示,一定不辜负总理的关心、祖国的重托和非洲人民的期待,将在各自岗位上不断为中非友好添砖加瓦。(完) |
编辑:徐晓寒
|
|
|
|
|
|
|
>> 上一篇: 朝鲜:粉碎一切侵略战争阴谋 捍卫社会主义祖国 |
|
>> 下一篇: 纽约警察大规模"扫黄" 多名露体狂和色狼落网 |
|
枣庄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枣庄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枣庄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枣庄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枣庄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枣庄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枣庄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枣庄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