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常驻联合国代表大岛贤三(前)近日成了联合国里“最忙的大使”。
新华网专稿:近周来,围绕朝鲜试射导弹问题,朝鲜半岛局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复杂因素。中国政府在对此表示遗憾的同时,对事态予以严重关切。国家主席胡锦涛11日在会见朝鲜友好代表团时表示:中国一向致力于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谈判和平解决半岛有关问题;中国反对任何导致半岛局势紧张的行动。并希望有关各方以大局为重,多做有利于半岛和平稳定的事。
与中国的态度截然相反的是,日本一方面策动美法英等国就朝鲜试射导弹问题,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决议草案,另一方面又公开扬言要对朝鲜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试图借此挑起事端,恶化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亚的局势。美国《纽约时报》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之所以借导弹试射大做文章是希望能够推动修改“和平宪法”。
日本现行宪法制定于二战后反法西斯联军占领日本时期,旨在要求日本停战,并提出了日本新政府需要遵守的相关原则。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在此基础上加以修改,制定了包括“放弃战争权”条款在内的现行宪法,该宪法于1947年5月生效。因此,日本现行宪法又被称作“和平宪法”。
对“放弃战争权”条款耿耿于怀的日本政府一直在寻求机会摒弃“和平宪法”中的这一条款。日前,日本政府发言人的表态道出了真情:日本正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即根据日本和平宪法,对朝鲜导弹基地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是不是一种可以接受的自卫方式。然而,“和平宪法”禁止日本使用军事力量解决国际争端,也不准日本保留用于作战的军队。然而,东京对此作出的解释是,自己可以拥有用来自卫的武装部队。
对此,官房长官安倍晋三无无可奈何地狡辩说:“如果我们认为防止袭击别无选择……我们会认为,打击导弹发射基地在宪法规定的自卫权范围之内。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讨论。”
由此不难看出,日本在这次朝鲜试射导弹危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除了向安理会提交要求制裁朝鲜的草案之外,日本政府甚至考虑对朝导弹设施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不过这明显违反战后日本制定的和平宪法。根据日本宪法,日本自卫队的军事力量仅限于“专守防卫”。但近些年来,随着日本政府加强日美同盟、屡屡突破宪法条文,“先发制人说”重新抬头。
早在2003年,当时防卫厅长官石破茂在国会答辩中提出如何判断敌方“有明确侵略意图”时举例说,比如“导弹放上发射平台,开始填注燃料的准备”。同年的《防卫白皮书》提出,“如果敌国针对我国开始准备行使武力,应被视为针对我们的武力攻击已经发生,在满足发动自卫权的规定条件下,日方可以考虑发动攻击”。这种提法,即“准备攻击”可被视为“发生攻击”,为后来的“先发制人说”埋下了伏笔。
西方媒体注意到,朝鲜试射导弹后,日本比这一地区其他任何国家的反应都激烈。以至韩国方面向日本就其“先发制人说”的言论表示了抗议。韩国总统府就当前事态表态说,“没有理由像日本那样,天还没亮就闹得鸡飞狗跳”。
正当人们期待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早日复会之际,日本频频制造麻烦,口出狂言要“先发制人”对付朝鲜,为业已十分艰难的谈判增添了更为复杂的因素。其实,日本在这一当口制造事端,用意是不言自明的。(阿彭 左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