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6日电 今日出版的《澳门日报》刊载社论文章称,美国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芬•罗奇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正向全世界发出重要信号,它正在进行关键的方向调整,从以出口和投资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向以消费者健康消费为导向的均衡发展战略转变。
文章称,其实,中国政府已经看到中国经济仍然有些过热,也正在采取措施,做一些政策上的调整,尤其是在鼓励内需上下功夫。
据最近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値(GDP)较上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点二,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趋势,引起市场高度关注。虽然重大的转向并无必要,但微调已经开始。
四月廿八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即日起将人民币贷款利率上调廿七个基点。人们注意到,人民币存款利率却没有随之变动。央行行长周小川解释说,此次之所以没有调整人民币存款利率,意在鼓励内需。
同一天公布的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国际收支顺差规模继续扩大,达到二二三八亿美元,比二○○一年增长三点三倍。这表明中国国内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不平衡问题正在加剧。报吿还说,近年中国投资需求虽然增长较快,但国民储蓄增长更快,导致储蓄与投资的剩余进一步扩大,形成经常项目顺差。
国际收支顺差规模不断扩大,反映了国民储蓄大于国内投资,也反映了国内总产出大于总需求,生产能力过剩。中央着手推行温和的宏观调控,目的在于令经济发展更加稳健。其实早在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已经提出要努力扩大内需,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加强改善宏观调控。
文章认为,中国将改变以GDP为纲的经济发展策略,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迈出关键一步。
中国在扩大内需上还有很大的潜力,这从中国民间储蓄的丰足可以得出乐观的预计。今年“五•一”是全国假日办协调的第十七个黄金周。预计今年“五•一”黄金周出游人数,将超过去年“五•一”黄金周一点二亿人次,创出历史新高。黄金周累计旅游收入已达五六○六亿元,每日平均“进账”达到四十二亿元。如果加上相关行业的收益,黄金周的综合经济效益已超过二万亿元。
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是要努力扩大内需。中央领导人也一再指出,发展经济的目的是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消费,当然大有益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文章指出,中央在政策上大力扶持,农民的经济状况正在逐步改善,农村的城市化过程必将推动整体经济和谐发展。
中国的宏观经济微调,主要目的是争取内部平衡,但对于已处于极大不平衡中的世界经济而言也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中国经济发展如果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将导致与其它国家间更频繁的贸易磨擦以及国内的通货紧缩。
在扩大内需的情况下,出口和投资的迅猛增长就会减缓。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必将有助于减少针对中国的贸易争端。
文章最后称,从中国理智、果断地采取措施压抑投资过热、鼓励内需来看,中国的经济政策更趋稳健,也更富人情味,中国已经进入了均衡发展的市场经济。
编辑:焦颜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