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信箱

用户名

密码
 

  枣庄地区唯一原创新闻网站  新闻热线:0632-3177771  新闻线索  网上投稿
 
 
    枣庄大众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新闻搜索: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全面建设气象科技创新体系
  来源: 新华网   日期:  2006-05-19 18:28:16     
发表评论】【打印本稿】【收藏本页】

    新华网北京5月19日电(记者姚润丰、雷敏)记者从正在此间召开的全国气象科学技术大会上获悉,“十一五”时期,我国将加快气象科技创新,全面建设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包括中国气候观测系统等一系列国家基础条件科研平台将成为重点。

    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是自主创新的基础,是提升气象业务服务能力的关键,也是整个气象事业持续发展的保障。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将突出四个重点:

    一是建立以全国各类气象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门开放实验室、各级气象业务单位以及有关企业为主体的气象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有重点、有步骤地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开放实验室、研究试验基地和研究中心。二是建立气象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体系,从机制上鼓励气象科研成果向业务服务转化。三是建设气象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推动多部门间的合作,大力推进技术支撑和技术集成工作。其中,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将作为重点,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逐步实施。四是完善气象科技管理体系。推动气象行业出现更多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要加强科技投入的管理,提高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益。

    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表示,我国天气和气候预报从开始的经验预报,发展到目前利用大型计算机进行的数值预报,从气象要素的常规观测,发展到目前的利用雷达、卫星观测,无不体现科学技术进步对气象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过去的几个五年计划中,气象科技始终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在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中,科技部将继续把“灾害性天气精细数值预报及短期气候集合预测”“气象监测和数据处理”等相关内容纳入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等予以支持。同时,在基础研究计划、科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中也将安排有关气象科技工作的内容。

    据悉,尽管我国的气象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产品日益增加,服务时效性逐渐增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我国气象灾害防御形势十分严峻,气象科技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尚未形成,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水平不高,农村、近海、主要江河流域等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亟待增强。(完)

 

编辑:徐晓寒

发表评论】   【打印本稿】   【收藏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上一篇: 按劳取酬原则下 垄断行业工资凭啥高出人均10倍
>> 下一篇: "齐二药"涉案人员将被带到广州接受进一步调查
枣庄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枣庄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枣庄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枣庄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枣庄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枣庄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枣庄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枣庄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大众网枣庄站 zaozhuang.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Copyright (C) 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 zzdz@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