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信箱

用户名

密码
 

  枣庄地区唯一原创新闻网站  新闻热线:0632-3177771  新闻线索  网上投稿
 
 
    枣庄大众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新闻搜索:
 
图书版权引进与输出比10:1 要让世界阅读中国
  来源:    日期:  2006-05-20 11:34:45     
发表评论】【打印本稿】【收藏本页】

    “走出去”初现成效

    图书版权引进与输出的比例长期是10∶1,甚至是15∶1;在各类畅销书排行榜上来自欧美的图书常常占据显要位置;渴望了解当代中国的外国人却很难找到反映今天中国人民思想与生活的作品……可以说,我国图书进出口严重逆差的局面和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形势已经很不相称。
    为扭转这种不平衡的图书贸易格局,自2002年以来,国家大力实施“中国图书走出去工程”,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格局,我国出版物版权引进势头趋缓,贸易逆差有所缩小。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2004年,中国出版物版权引进共11746项,版权输出1362项,输出与输入比为1∶8.6,而在2003年版权引进12516项,输出811项,输出与输入比为1∶15。

    令人欣喜的不只是图书输出数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单册图书的版权费也大幅上涨。小说《狼图腾》的英文版权卖了10万美元。业内人士指出,图书出口不再是赔本赚吆喝,这种变化必将吸引更多的中国出版社把目光拓展到海外市场。

    “走出去”离不开“推进剂”

    如果说,丰厚的利润是企业主动“走出去”的原动力,那么政府方面实实在在的支持就是出版社“走出去”的“推进剂”。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说,政府主管部门将制定明确的政策措施,坚定地支持中国图书“走出去”。首先,将有组织地选择优秀图书,向国外推荐能代表中国文化特色的书目,供国外有关机构选择中国图书时参考;其次,国外出版社在选择出版中国图书时,中国可以补贴一定数额的翻译费和版权费;第三,中国出版社出版面向国外市场的图书时,可以享受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第四,政府将提供资金或场所帮助中国出版社参加国际图书展销会。

    德国的法兰克福书展被誉为国际书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2005年,中国出版社改变了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以集团的形式集体亮相法兰克福书展。丰富的品种、精美的设计、准确的介绍令中国展台人潮汹涌,收获颇丰:参展期间,中国出版社共输出版权615项,引进版权881项。这一比例是近年来差距最小的一次。

    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副司长谢爱伟全程参加了此次书展。她说,这次法兰克福书展中国出版界之所以能大获成功,与国家的扶持政策分不开。参展的各单位都是通过招标选出来的,一些专业展览公司和“走出去”工作做得好的出版社优先参展;国家设立的“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专门用来奖励那些对出版、推广中国图书做出贡献的国外翻译家和出版社,等等。

    为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1月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组成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正式成立。柳斌杰说,这表明了出版业“走出去”战略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明确了政府做什么,企业做什么,是“走出去”战略在体制和机制方面的积极探索。

    从“我要走出去”到“我能走出去”

    出版界专家指出,由于中外之间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中国图书能否“走出去”关键就要看是否符合国外读者的阅读需求和欣赏习惯。许多出版社正在积极规划,在选题质量和装帧设计上下功夫,用适销对路的产品打开海外图书市场。一些出版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上海新闻出版局与美国读者文摘公司联合推出的“文化中国丛书”,在美国亚马孙网上书店点击率颇高。人民出版社的《中国航天员飞天纪实》,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中华散文百年精华》,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的《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商务印书馆的《应用汉语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多功能汉语词典》,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阅读城市》等畅销海外,销售成绩不俗。

    作为出版产业“国家队”的中国出版集团,将实施“走向世界”出版工程。据集团出版部的孙牧介绍,该工程作品均以中英双语形式出版,目前包括“年度中国”丛书、“感动中国”丛书、世界汉语教学丛书、“艺术中国”丛书、华人纵横天下丛书、汉英一百译丛等。这些项目有的由集团所属出版单位单独承担,有的由集团牵头,举全集团之力共同承担。对于有望输出版权的图书,该集团还拨出相当数量的专项资金支持出版单位大力出版。(人民日报记者 张 贺)

 

编辑:徐晓寒

发表评论】   【打印本稿】   【收藏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上一篇: 毛泽东和群众一起挖的水井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 下一篇: 验收专家组组长表示三峡大坝质量优良安全可靠
枣庄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枣庄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枣庄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枣庄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枣庄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枣庄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枣庄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枣庄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大众网枣庄站 zaozhuang.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Copyright (C) 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 zzdz@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