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友们把完成最后浇筑的工人高高抛向空中,庆祝三峡大坝建成。 新华社记者摄
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电(记者房宁 杨希伟 刘刚)中国20日在地势险峻的长江三峡筑成世界最大水坝。这标志着为“驯服”万里长江而建造的三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宣告完成。
随着6月6日围堰拆除、大坝全线挡水,“西江石壁”、“高峡平湖”构成的壮美画卷将逐步展开,堪与长城媲美的三峡工程将开始发挥防洪功能,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和150万公顷耕地可望远离洪患。20日14时,当最后一仓混凝土全部注入大坝后,现场举行了简朴的庆祝仪式。完成浇筑任务的6名工人被工友们高高抛向空中。
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蒲海清说:“三峡工程由梦想到现实,展示了中国人民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趋利避害的哲思和睿智。”
他同时表示,工程虽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就,但移民、环保等任务仍非常艰巨。
长江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长河,与黄河共同哺育了中华文明,但频仍的洪灾严重威胁两岸安全。1998年的长江洪水造成了千人死亡和千亿元经济损失。由孙中山首倡的三峡工程经几代人研究、论证后于1994年动工,肩负着防洪、发电、航运等使命,但首要任务是“锁住”洪魔。工程有望比原计划提前一年于2008年竣工,届时长江综合防洪体系足以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
三峡工程是全球最大水利工程,预计耗资约1800亿元,在吸收、消化世界先进技术基础上已创造了百余“世界之最”。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2240万千瓦,至少相当于一座年产2500万吨原油的特大型油田,为世界最大水电站。横卧长江的三峡大坝长2309米、高185米,混凝土浇筑总量1600余万立方米,刷新了伊泰普水电站1257万立方米的纪录。三峡工程验收专家组组长潘家铮称大坝“质量优良、安全可靠”。
曾供职于伊泰普水电站的瑞士工程师郭力盟参与安装了三峡发电机组。他说:“这是我事业的一个高峰,我过去25年积累的经验好像就是为它做准备的。”三峡工程需移民百万,绝大部分已搬迁安置,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42岁的赵宝莲是前来庆祝大坝建成的移民之一。她家原在大坝中段位置,后搬到岸边山坡上,由种柑橘改卖三峡纪念品。她拿出老家照片说:“我是看着大坝建起来的,对它有感情。但我还是想让子孙记住大坝下曾有一个叫中堡岛的小岛,那是我们的老家。”
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电题:百姓工程 盛世丰碑——写在三峡大坝全线建成之际
新华社记者 冯 诚 张先国
历史将铭记这一天:2006年5月20日,世界最大的大坝——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这标志着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开始全面发挥。
巍巍大坝横江而起,傲然矗立,像一尊巨大的钢琴,伴随着滚滚而来的长江水,奏响激越奋进的凯歌。
民心工程人民建
三峡工程是第一个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而兴建的基本建设工程。今天,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入仓,三峡大坝浇筑到顶,毛泽东主席“更立西江石璧,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伟大畅想变为现实。
今天一大早,陕西省安康市大同镇庙垭村农民陈玉红打开电视机,等着收看大坝封顶的历史性瞬间。1997年12月11日,陈玉红从电视上看到了大江截流的盛况,心潮起伏,过完年就和一帮兄弟来到三峡工地打工,亲历了整个施工高峰期。
陈玉红干的是工地上最累的工种--混凝土工,由于常年被碱水浸蚀,他手上、脚上到处是伤痕。最难受是夏天,40多摄氏度高温的仓号里,钢筋烫得像火炭,一不小心就会受伤。在工地干了8年,他没回过一次家,直到去年女儿要做手术,他才恋恋不舍地告别三峡。
就这样一个普通农民,没有任何荣誉称号,挣的工钱也只够孩子上学,但他8年的汗水都融进了三峡大坝。他说:“每次看到关于三峡工程的新闻,我就特别兴奋,就像当兵的喜欢看战争片一样。”
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的现场指挥是31岁的中队长邓永平,进驻三峡工地8年来只回了三次家,第三次回家20天就把媳妇领到了工地。谈到家庭,他一脸憨厚的笑:“我们哪里有时间浪漫,结婚后有口热饭吃就行。”
邓永平的同事蒋柏杨是名技术员,一个月前女儿满月,中队给他4个小时的假,他乐开了花。每次下班回家,他总是哼着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妻子辛苦了》:“妻子啊妻子你挺辛苦,你苦净在心里苦……”
在大坝建成前夕,记者到医院探访了病危中的工人郭均峰。就在十几天前,他倒在了工地,四肢不能动弹。没日没夜干了这么多年,现在竟无法亲历大坝建成的喜庆场面,竟无法和工友们拥抱相庆。
从这些最普通的三峡建设者身上,人们深切感受到,“为我中华,志建三峡”决不是一句口号。
三峡大坝1635万立方米混凝土,正是他们用一方方土石、一颗颗螺丝钉、一滴滴汗水铸成的。
三峡工程又何止属于建设者?它属于全国人民,连着你我他。全国电价加价组成的三峡基金,到去年底已到位623亿元,相当于全国人均为三峡建设贡献了近50元。全国20多个省市向库区对口支援,投资金、设项目、输技术,谱写了一曲团结互助的时代交响。
百万移民携老扶幼,一步三回头,挥泪别故土……他们的付出有多少,他们的情思就有多深!
千秋丰碑盛世立
开工建设13年,三峡工程水库提前蓄水,机组提前发电,大坝提前建成,整个枢纽工程有望提前竣工。
面对着一系列“提前”,满头银发的两院院士潘家铮连叹“没想到”:没想到国家经济发展得如此之快,没想到科技水平进步得如此之快,没想到管理水平提高得如此之快,让三峡工程进展得如此之顺利。
年近八旬的潘家铮见证了三峡工程设计、论证及建设的历史,他深知进展顺利的秘密。
实事求是,是三峡工程决策者和建设者共同恪守的信条。几十年来,人们对三峡工程一直有不少担忧和质疑的声音,正是这些不同意见,促使决策者、设计者和建设者更加审慎严谨,试验做了一遍又一遍,方案改了一稿又一稿,苦苦追求“好处最大、坏处最小”。开工以来13年间,有15%的建设项目得到调整,其中永久船闸建设中有近一半的项目得到调整。
创新是三峡工程不竭的动力。有人说,全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是“三峡工地”,这句话不无道理。十几年来,全国各地上万名科技工作者,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创造了700多项发明专利,连续三年混凝土施工刷新了世界记录,两次截流堪称世界截流史上最伟大的壮举,大型发电机组的制造6年跨越了30年的技术差距,工程建设中的百余项“世界之最”更令人刮目相看。
“质量第一”是三峡工程始终如一的不懈追求。“千年大计、国运所系”,中央领导同志的嘱托,全国人民的期盼,言犹在耳。神圣的责任和使命,促使建设者们始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们创造的“三峡质量标准”成为世界水电界最严格的标准之一。
站在坝顶,潘家铮院士自豪地说,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又一次表明,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在任何河流上建造任何类型的高质量大坝。
造福万民谱新篇
三峡工程处处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宗旨。三峡工程带来的福祉惠及亿万百姓。
今年汛期,三峡水库可蓄水至150米,提供73亿方防洪库容,如果再遇上1998年那样的大洪水,通过调度完全可以保证中下游安全。到2009年竣工后,水库拥有221亿方的防洪库容,将使中下游1500万人民免受灭顶之灾。
2003年7月,三峡电站首批机组提前发电,至今发电已超过1100多亿度。到2009年,机组全部投产后年发电量达847亿度,辐射华东、广东、华中等高负荷中心,既可增加电量又可平抑电价。
水库蓄水后,川江变通途,三峡坝区货运量三年增加近3倍。当蓄水至175米后,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运输成本大幅度下降,横贯内陆的长江有望展现“黄金水道”的魅力,推动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大坝建成的历史性时刻,作为这一跨世纪工程的建设者和见证人,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感慨万千,却又异常平静。他说,大坝建成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依然面临挑战,不能有丝毫松懈。
千里库区,百万移民。库区经济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广大移民能否安稳致富?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牵挂的大事,也是库区各级党政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坝挡水,水流减缓,三峡怎样才能永蓄一库清水?天然林保护、地质灾害处理、污染源防治等等,生态环境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就在大坝建成前夕,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召开第15次会议明确提出,要认真落实各项质量保障措施,把三峡工程建成国际一流工程。
行百里者半九十。新的目标在召唤。人们期待,三峡工程续写新的篇章。(完)
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电(记者章利新)三峡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于20日14时浇筑完毕,有关部门和建设者代表随即在坝顶举行了简单而又热烈的庆祝仪式,整个仪式仅用了8分钟。
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在仪式上说,1997年12月11日,三峡大坝浇下了第一仓混凝土。经过3080个日夜,历尽艰辛,浇筑总量达1600多万方,连续三年刷新混凝土浇筑的世界记录。
他表示:“大坝虽然建成了,但我们绝对不能有任何松懈,一定要兢兢业业,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工程建成世界一流的工程。”
此时,大坝上红旗招展,鞭炮齐鸣,工地上一片欢腾。国务院三峡办主任蒲海清、三峡工程验收专家组组长潘家铮等出席了庆祝仪式。(完)
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电(记者杨希伟)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验收专家组组长潘家铮20日上午在此间表示,三峡大坝不仅是世界上最宏伟的一座混凝土重力坝,也是一座质量优良、安全可靠的大坝。
潘家铮在这里举行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座谈会上说,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意识深入人心,人们把刚浇好的混凝土当作自己刚诞生的孩子一样保护,把对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像查自己的体温一样重视。现在右岸大坝已经到顶。经过几次检查,400多万立方米的混凝土中尚未发现裂缝。
潘家铮说,不仅是大坝质量,三峡工程各个领域的质量都是优良的。双线五级船闸正式通航以来,除了有4天因流量超标按规定停航外,天天保证了安全通航。截至目前,电厂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912天的记录。几十万个监测数据表明,三峡工程的所有建筑物、设备、地基和边坡都正常安全,一切都在控制之中。
潘家铮表示,三期枢纽工程验收组专家组经过深入详尽的调查,认定各项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符合验收条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