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信箱

用户名

密码
 

  枣庄地区唯一原创新闻网站  新闻热线:0632-3177771  新闻线索  网上投稿
 
 
    枣庄大众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新闻搜索:
 
"北大仓"的信心:把粮食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来源: 经济日报    日期:  2006-05-21 10:34:50     
发表评论】【打印本稿】【收藏本页】
 

    提起“北大仓”,人们总是联想到一望无际的田野,万里飘香的稻谷。的确,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现有耕地990.5万公顷,是我国耕地面积和土地后备资源最多的省份。近年来,该省粮豆薯总产量屡攀新高,2005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720亿斤,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5%,比上年增长近百亿斤,迎来了有史以来的最大丰收。

    在粮食生产能力突破700亿斤大关后,“北大仓”今年的生产形势如何?粮食产量还能稳定在这一水平吗?

    应该说,今年是黑龙江粮食生产形势最好的一年,有利条件很多:在过去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又有一些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的新政策出台。比如,新近出台的对农民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直补的政策,使农民种粮更加实惠。2006年,黑龙江省级财政支农资金将达44.9亿元,比上年增加12.5亿元,增长38.6%。其次,种粮成本和收益一降一升,激发了粮农的生产积极性。在农民售粮高峰期的2月份,除大豆外,其它粮食价格普遍略高于去年,其中主要作物玉米收购价为每斤0.48元—0.51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左右。与此同时,备耕期间,化肥等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在连续两年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开始回落,化肥和农药价格平均下降10%左右。虽然生产资料价格近期出现波动,但对粮农实行综合直补,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因增支带来的损失。第三,连续几年的丰产丰收,使得黑龙江省农业投入能力高于历年。去年该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高起点上又增长7%,达到3221元。全省农民在2月末就已售出余粮343亿斤,占商品粮的70%,比去年同期多售123.2亿斤。农民余粮出手快,现金收入多,增强了对春耕生产的投入能力。此外,农村信用社增加了小额贷款比重,今年计划在全省实投贷款300亿元,比上年净增26亿元,这也为搞好春耕生产提供了资金保障。

    当然,也有不利因素需要克服。

    最近几年,黑龙江省虽然没有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但小灾小害频发。从今年情况看,进入4月以来,该省降水较常年减少33%,目前已有40个县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黑龙江正把抗春旱、保春种、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作为稳定粮食产量的第一场战役来打,积极应对,务求全胜。

    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还须在两个环节上下功夫,即保护好耕地与发展农业科技。今年黑龙江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继续增加,其中粮豆薯计划播种1.49亿亩,比上年增加68万亩,足以保证“北大仓”的粮食生产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黑龙江省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力度,促进农村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实施以防治水土流失和退化为主要内容的黑土地治理工程,提高耕地质量和集约利用水平。”今年该省将继续实施西部旱区水源、节水灌溉和东部地区除涝工程建设,计划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新增除涝面积50万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3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万亩,加强以增施有机肥为主的土壤肥力建设,全面提升地力。在耕地面积相对固定的情况下,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就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科技体系。当务之急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普及农业科学知识。眼下,该省各级农业部门正在着力推广模式化栽培技术,重点推广大豆行间覆膜和窄行密植、水稻钵体旱育稀植和大中棚育秧、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化栽培等。相信这些实用高效的农业技术,一定能够带来更大的收获。

    勤劳智慧的黑龙江人民把“北大荒”变成了殷实富裕的“北大仓”。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有理由相信:“北大仓”有能力再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 (记者 乔文汇)

 

编辑:徐晓寒

发表评论】   【打印本稿】   【收藏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上一篇: 中法企业共同投资16亿元打造"深圳未来乐园"
>> 下一篇: 三峡大坝封顶 庆祝只用8分钟 每人领一瓶矿泉水
枣庄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枣庄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枣庄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枣庄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枣庄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枣庄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枣庄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枣庄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大众网枣庄站 zaozhuang.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Copyright (C) 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 zzdz@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