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信箱

用户名

密码
 

  中国联通 新闻热线:0632-3177771  新闻线索  网上投稿  法援在线
 
 
    枣庄大众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新闻搜索:
 
医疗界奇怪现象:医生像商人一样紧盯病人口袋
  来源: 新华社/现代快报    日期:  2006-05-23 12:57:04     
发表评论】【打印本稿】【收藏本页】
  《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绿皮书发布揭露医疗界奇怪现象

    中国社科院昨天对外发布《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绿皮书,绿皮书明确指出,中国医疗界目前存在“医生变商人”等5大窘状。未来5年内,一系列医改方案将陆续出台。

    《医疗卫生绿皮书》预测,未来5年,医院改革将有突破,关于医院改革的重大政策会陆续出台。主要内容可能涉及鼓励医院投资多元化,对医院资产评估、人员身份转换及相关政策予以明确,允许医院自主决定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增加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并完善财政对公益性医院的补偿机制,提高部分医疗收费标准,推动建立医院内部和外部竞争机制,卫生技术人员、医院装备等实现市场化配置,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并纳入医疗保险等。

    都不满意药品采购制

    在昨天的绿皮书首发仪式上,全国人大有关机构负责人宋森表示,中国药品招标采购制度,目前争议很大。“这个政策是否成功,目前还很难说。”

    宋森说,全国人大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执行的药品招标采购制度问题非常多,医院、药商、患者没有一个说好,药品招标采购的一个关键是谁来进行招标,我们国家目前是医院或者政府,而宋森认为承担这个职责的应该是医疗保险机构。

    宋森建议,医疗界应该在多个领域实行“阳光政策”,例如药品的招标采购,目前信息产业发达,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将所有药品价格在网上公布,从技术层面讲,是可以做到的。此外,还要继续推行单病种收费,理顺药品的价格管理,否则将给医药领域的商业贿赂留下一个很大的空间。

  医疗界存在五大奇怪现象

    有病不敢就医

    人们普遍对到医院看病抱有恐惧心理,导致许多小病拖成大病、轻病拖成重病。究其原因,就是医疗费用过高。

  贵重药品“卖”得好

    目前,药品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情况,价格应该下降才对,但是药品却出现价格上升、越贵越好“卖”的反常情况。此外,一些常用的便宜药物也从医院药房内“消失”。一位专家分析说,造成这一反常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实行医院药品加价政策,药品越贵,医院得到的利润就越多。

  医院建筑气派

    近年来,医院纷纷比拼硬件,几乎每个医院都有星级病房。绝大多数医院的扩建、装修都来自医院的盈利和银行贷款。

    医生变成商人

    现在医生不仅要负责看病,还要负责盯着病人的口袋,一旦病人没有钱了,就得想办法让病人交钱,甚至找理由赶病人出院。

    高端设备是抢手货

    从1994年医疗体制改革开始,有条件的医院争相购进大型检查设备,凭借昂贵的检查费赚钱。到2005年年底,经济发达的广州、佛山两地方圆不到50公里的范围内,7家医院已经或者即将拥有PET—CT检查仪,这一数量比一些发达国家全国的数量总和还多。

    医院对器械维修重视不够

    《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医院纷纷引进外国公司先进的医疗设备,动辄一两百万元人民币,有的甚至高达几百万美元,而一般维修与维护都承包给这些医疗机构的维修部门负责。目前,只有三甲以上的大医院设有医疗设备科或维护专业组,定期给医疗器械“体检”。而大部分中小医院没有相应的维护人员。

    专家指出,医疗器械与装备在今天已经成为医院的“生命线”,而医院领导对器械与装备管理的不重视,导致医疗器械科室往往成为医院最底层的科室,其持续发展困难重重。

    《报告》提醒说,医疗器械是一种特殊商品,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医疗器械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之分,如果把关不严的话,就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医疗器械处于政府的质量监管之下,而作为器械质量管理主体的医院却缺乏相应的管理意识和能力。 (综合新华社、《京华时报》报道)

 

编辑:徐晓寒

发表评论】   【打印本稿】   【收藏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上一篇: 辟谣:中国银联总部明确否认跨行刷卡将收费
>> 下一篇: 调查显示:京津沪地区居民幸福感高于其它地区
枣庄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枣庄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枣庄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枣庄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枣庄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枣庄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枣庄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枣庄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大众网枣庄站 zaozhuang.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Copyright (C) 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 zzdz@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