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信箱

用户名

密码
 

  中国联通 新闻热线:0632-3177771  新闻线索  网上投稿  法援在线
 
 
    枣庄大众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新闻搜索:
 
新加坡媒体称:中国外交战略对话推动战略关系
  来源: 新华网   日期:  2006-06-01 18:15:26     
发表评论】【打印本稿】【收藏本页】
   新华网消息:战略对话和战略对话机制,对中国外交来说早已不是新鲜词语。到目前为止,可以说,中国与世界主要战略力量之间基本上都建立了相应的战略对话机制。战略对话对中国外交及其国际战略的推展,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31日就此刊登一篇署名文章,题为《战略对话推动战略关系》,要点如下:

    最近,坚冰状态中的中日政治关系出现了一丝回暖迹象。中日两国外长于上月23日在卡塔尔出席亚洲合作对话第五次会议期间举行了会晤。双方同意,为推动两国关系改善和发展,应加强双边战略对话,共同清除政治障碍。此前一天,正在中国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中国方面签署了19份经济文化合约,双方同意今年内启动第一轮副外长级战略对话。

        作用日渐突出

    中国的战略对话机制真正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还是去年8月份开始的中美战略对话。在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举行了第一轮战略对话一个多月之后,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就发表了他那篇引起深刻讨论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的演说。从此,战略对话和战略定位成为中美关系的热门话题,也成为外界判断中美关系的重要看点。

    中国与日本的战略对话,因双边关系近两年的僵局而颇引人注目。从去年开始,两国已经举行了五次战略对话,在高层对话中断的情势下,副外长级的战略对话事实上已经成为两国间主要的沟通渠道。这几次战略对话,涉及靖国神社、东海油气田、教科书问题等。两国外长的卡塔尔会晤,应该也是5月7日中日第五轮战略对话的内容之一。

    实际上,中国与世界主要战略力量之间建立战略对话关系,并非始于美国或日本。虽然名称不同,特别是一些对话在开始阶段并未冠以“战略”之名,但中国推展战略对话机制应该也有10年的历史了。比较早的当属1996年,中国与俄罗斯确立元首会晤机制,虽无“战略对话”之名,却享战略对话之实。此后中俄元首和议会领导人的年度互访以及总理定期会晤等,也都具有战略意义。直到去年2月启动的中俄国家安全磋商机制,完全具备了高层战略对话的内涵。

    真正冠以战略对话名称的则肇始于1997年中法战略对话关系。而中国大幅度推展战略对话关系颇见成效则在2005年。

    2005年1月,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与印度外交秘书萨兰举行了首次战略对话。5月,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与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谷内正太郎举行了第一轮中日战略对话。8月,中美第一轮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10月,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与英国外交部副次官欧威廉举行了中英战略安全对话。12月,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在伦敦与欧盟“三驾马车”高官举行首轮中欧战略对话。

        对话日益频繁

    由此可见,2005年当是中国外交名副其实的“战略对话年”。短短一年之间,中国启动了与世界多个重要力量之间的战略对话,足见“战略”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核心概念与内涵,也凸显出战略定位、战略利益和国际战略对中国越来越突出的重要性。

    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最近两年中国启动的战略对话机制不再局限,或者并不特别彰显高层特色,而是基本保持在副外长层面,既包括战略议题,也涵盖一些具体的外交议程。

    有论者指出,中国启动的战略对话机制有两种作用,一为推动双边关系,二为解决双边问题。这个判断基本是正确的,但并不十分准确。因为,有的战略对话不仅发挥一种作用,而是囊括两种作用。比如即将启动的中德战略对话,既需要推动双边关系的深化,又需要解决双边关系中存在的人权、知识产权、对华军售解禁等问题。而且,战略对话的“战略”作用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意涵。因为对话内容不仅局限在双边关系上,更涉及地区乃至全球战略格局与架构。

    所以,不妨把中国启动的战略对话机制的作用,表述为探索、深化战略关系和调整、解决外交议题。比如中美战略对话,第一轮谈的主要是战略问题,看起来很空,实际上很快就落到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实处。通过战略对话,中美互相了解,调整战略关系的定位。到了第二次战略对话,各种外交议题就开始摆上台面,对话开始发挥调整、解决外交议题的作用。

       定位趋于清晰

    战略对话成为中国外交的新亮点,与国际大环境的变化以及中国外交内在需求是密不可分的。进入新世纪以来,战略定位、战略利益和国际战略的转变或重新确立,已经成为当前中国领导人头脑中的重要课题。

    中国历来是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力量,但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战略力量重要性主要来自面积、块头,而硬实力却是不尽如人意的。但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大幅度提升,影响世界的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转变,主要是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地区大国。

    在战略利益方面也有同样的转捩。随着经济的开放,中国的国际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逐渐拓展,中国的战略利益随着中国商品和中国人的足迹延伸到世界各地。

    一直以来,中国的国际战略并不十分明晰。从毛泽东时代的“三个世界”到邓小平时代的“和平与发展”,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判断,只是说明了中国对当时世界和世界趋势的看法,却没有在此基础上明确中国的国际战略、外交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上述三大战略问题上渐渐有了一些比较清晰的认识。

    应该说,战略定位、战略利益和国际战略的转变或重新确立的需要,催生了中国与世界各主要力量之间的战略对话。新世纪的中国,需要通过战略对话带来的互动与磨合,来探求、理解并最终确立自己的战略定位、战略利益和国际战略。 (完)

 

编辑:徐晓寒

发表评论】   【打印本稿】   【收藏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上一篇: 中央6部门联合督查重特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情况
>> 下一篇: 国家发展改革委降低67种抗肿瘤药品零售价格
枣庄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枣庄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枣庄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枣庄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枣庄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枣庄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枣庄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枣庄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大众网枣庄站 zaozhuang.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Copyright (C) 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 zzdz@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