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信箱

用户名

密码
 

  中国联通 新闻热线:0632-3177771  新闻线索  网上投稿  法援在线
 
 
    枣庄大众网 > 新闻 > 专题新闻 > 活动纪实
新闻搜索:
 
百年沧桑话“匪王”  大气磅礴著华章
  来源:    日期:  2006-05-06 17:56:07     
发表评论】【打印本稿】【收藏本页】

作家王金年在座谈会上发言

 

 

百年沧桑话“匪王”  大气磅礴著华章

一省、市文学界热评长篇小说《百年匪王》

 

    2006年4月25日,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济南市文联联合主办的“长篇小说《百年匪王》作品研讨会”在济南文联大厦举行。这部三十多万字的的长篇小说,以“我爷爷传奇的一生为线索,生动昭示了清末、民初、抗战、土改、反右、文革,直至改革开放”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历史沧桑。百年匪王,百年中国,管窥一个世纪的沧桑,已逝的大户人家,久远的历史传奇,堪称一部“仁义之匪”的家族史、心灵史。

    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张炜、副主席张海迪,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副总编辑张纯,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宋遂良、袁忠岳、王万森、山东大学文院教授耿建华和知名作家孙国章、侯林、侯琪、严民、崔苇、于艾香、刘化民、张继、刘照如等三十余人出席了研讨会。中共济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良为研讨会发来了贺信,会后并会见了所有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济南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杨炳云主持了研讨会。

    与会的专家学者对王金年长篇小说《百年匪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认为这是一部大气磅礴、具有传奇色彩、雅俗共赏的好作品。它通过“百年匪王”一生的经历,反映了中国的百年巨变和中国的民族史、苦难史、成长史。在人物的塑造上具有鲜明的特色,虽然只是运用最简捷的动作、细节和语言的白描手法,却把主人公的率真狭义、智慧狡黠、老谋深算的复杂个性,描写得淋漓尽致。作品在语言叙述上,则保持了作者一贯运用的黑色幽默感,以调侃的方式,直言不讳地表露了对人性、人道的赞美和对丑行、暴力的鞭挞。同时还指出,在当今文学界“出书难”的情况下,王金年的《百年匪王》能够在网络上引起较大反响、能够畅销、能够被影视界争相购买版权,(已与上海源存影业有限公司签约),应该引起关注和研究。

    中共济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良在贺辞中说:新时期以来,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创造出了一大批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文学艺术作品,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作家。王金年同志就是其中的代表,近年来他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长篇小说和各类评论,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百年匪王》发表和出版后,深受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喜爱,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为我市的当代文学增添了新的光彩。贺信同时号召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担负起光荣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努力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为建设全市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张炜说:王金年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30余年来一直保着一种“生猛”的旺盛创作势头,是与他对文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分不开的。由于他坚持深入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贴近百姓,才写出了深受读者喜爱的好作品。他塑造的“匪王”极具个性,为文学长廊又增添了一个富有传奇魅力色彩的文学形象。

    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张海迪说:小说以一种纯现实主义的笔调真实地反映了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颠覆了人民传统印象中土匪必是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形象,揭示了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同时,大胆触及了在社会进程中极左路线对党的事业造成的危害,反思过去,正是为了昭示未来。

    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万森教授则认为:《百年匪王》以真实的历史史料为平台,构建了二十世纪下半叶,发生在沂蒙山老鹰崮下波澜壮阔、百年变迁故事。而在叙事结构上,又以当代人文的现代意识为外视角,以小说中的古老县城文化为内视角,交替展现了“匪王”由小知识分子,被逼“上山为寇”的传奇人生和艰难的心路历程。

    《当代小说》编辑部主编崔苇说:这是一部描述“仁义之匪”的家族史、心灵史的长篇小说,是一部立足于表达匪性和人性、人道主义与民族精神、个体命运与政治风云的作品,作品突破那种时空交错的家族叙事模式,是相当新颖和特立独行的。这又是一部不由自主地延续了文学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家族史,是一种相当朴素的历史写意和心灵写实,然而本书的“另类”之处在于它没有让厚重的文化压得读者无法喘息,没有让漫长复杂的历史折腾得意乱神迷,没有让精致的叙述、喧嚣的氛围、优美的夸张淹没读者的心境。

    会上,省、市领导和专家学者对济南的文学创作也给予了关注和肯定。认为,济南市在第二届“齐鲁文学奖”中有7部文学作品获奖,占全省获奖总数的三分之一,并已形成了一支优秀的中青年创作群体,这预示着济南文学创作繁荣的春天正在到来。

    面对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鼓励和点评,王金年表示诚挚的谢意,并决心把作品进一步改好,同时继续努力,力争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不辜负大家的厚爱和期待。

    研讨会开得热烈生动,学术气氛相当浓厚,受到了多方面的一致好评。省、市新闻媒体对研讨会进行了全面报道,产生了较好的影响。(摄影报道/李付生)

 

左起,作者王金年、友谊出版公司发行部主任高玉静、友谊出版公司副总张存、
省作家协会主席张炜、友谊出版公司编辑部主任沈庆均、前坐者张海迪。

 

 

编辑:徐晓寒

 

 

编辑:徐晓寒

发表评论】   【打印本稿】   【收藏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上一篇: 最爱的世界杯 寻找最靓的宝贝
>> 下一篇:
枣庄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枣庄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枣庄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枣庄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枣庄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枣庄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枣庄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枣庄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大众网枣庄站 zaozhuang.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Copyright (C) 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 zzdz@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