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刘学俊
2016年,获得“最美市中人”称号的环卫工人岳秀艳曾经说:“这个称号我受之有愧,因为和我一样的人有太多太多,我领这个奖不是代表自己,是代表全部的环卫工人。”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环卫工人,我们的城市会变成怎样。也许,大多数人很少关注他们——他们的确太平凡、太普通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就是这群平凡普通的人,为我们的城市和家园带来了整洁和卫生,工作和学习增添了舒适和愉悦。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攻坚战中,环卫工人又一次冲在了第一线,用辛勤的汗水浇筑了捍卫城市清洁卫生的坚强防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创卫功臣。
创卫,从来不是孤军奋战
今年70岁的王在伦是个暴脾气,这一天,他对着某酒店操办喜宴后留下的满地鞭炮残骸,大声嚷嚷着“这活没法干了!不干了不干了!”一旁的老伴一边笑呵呵的看着他,一边用水浇灭偶尔没有爆炸的爆竹。五分钟后,刚才还扯着脖子扬言不干的“倔老头”,拿起扫帚认真的扫了起来。
熟悉王在伦的人都知道,他总是那个干活最认真的人,他负责的辖区,是最繁华、也是任务最艰巨的路段。
创卫从来不是孤军奋战。今年,市中区将创卫的任务落实到区直单位和部门。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帮助环卫工人清理卫生,这让王在伦非常高兴,但脏活累活他还是抢着干。“不能让年轻人干这些体力活,能来搭把手、帮个忙,我们心里就舒服。”王在伦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水杯,笑呵呵的说道。
“我知道,好心人多,谢谢大家”
炎炎夏日里,环卫工人愈发的辛劳。虽然穿了防晒服,可毕竟高温酷暑之下,稍一活动就是满头大汗,更别说清扫一整条路了。对于今年40岁的环卫工王惠来说,水是最重要的物资。一升容量的杯子,她一上午要喝掉三四杯。
不过,让王惠感动和高兴的是,现在市中区的许多单位都向环卫工人开放了临时休息点。在开着空调的银行大厅里接点水、歇个脚,这是王惠15个小时的工作过程中难得的几分钟“享受”。“我知道,好心人多,谢谢大家!”在银行里接完了水,王惠感慨地说。
为切实解决环卫工人饮水难、热饭难、休息难、如厕难、遮风避雨难等问题,进一步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条件与环境,市中区在城区多个垃圾中转站附近建设了环卫工人爱心驿站。记者来到一处驿站看到,室内摆放着桌椅、储物柜、饮水机、微波炉等生活用品,还摆放着应急药品、手机充电器、雨伞等,为环卫工人提供了一个喝水、热饭、避暑、御寒的地方。
“扫一段路,要弯腰一百多次”
一身工作服、一辆三轮车、一把铁锹、一把大扫帚、一把小扫帚、一个垃圾袋,是一名基层环卫工人的标配。
早晨五点,67岁的徐召贵来到自己的作业地段,他要赶着大清早路上车辆、行人稀少,对路面进行“大扫”。“大扫”是他们的专业术语,就是要对街道、自行车道、人行便道、绿化带一一进行清扫。由于树叶和乱丢的垃圾通常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和绿化带里,没办法用大扫帚清理,只能弯腰一点点的捡。
太阳慢慢的升高,路面不断升温,感觉就像是被放在了蒸笼里慢慢加热,呼进来的空气都闷热而粘稠,而老徐还在一次次弯腰去捡拾垃圾。
“从三中西校到中粮,这一趟路扫下来得弯腰一百多次,我都习惯啦,这就是我的工作。有些人会主动把垃圾送到手上,我都要说一声谢谢。”老徐捡出藏在绿化带中的垃圾,有些吃力的直起身子说,“绿化带里的垃圾最难对付,垃圾桶就在前面。真希望大家都不要乱扔垃圾了。”
共创文明城市改变陋习
给环卫工人一份尊重与安全
辛苦、高危、脏累,这些词都是环卫工作的标签,为了维护干净整洁的城市形象,市中区的环卫工人们日复一日,将单调而辛苦的工作干的一丝不苟,恪守着“脏了我一人,洁净千万家”的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创建文明城市挥洒汗水。在为他们点赞的同时,也呼吁广大市民改变陋习,共同维护城市环境卫生。
当我们走在干净、宽敞的街上时,当我们随手把垃圾扔在地上时,多想一想环卫工人们,他们或是一扫帚一扫帚去清扫着路面,或是拔着行人道上的杂草,或是擦洗着垃圾桶、果壳箱……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却风里来、雨里去;他们被称做“城市美容师”,自己却个个黝黑、苍老。
他们并不奢望太多,只希望能得到一份理解、一丝尊重与安全。我们只要多走几步路,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就可以让环卫工人少弯一次腰,少一点辛劳,多一份安全。开车经过环卫工人时,请放慢一点车速,拒绝车窗抛物,就可以给环卫工人多一份安全。
目前,市中区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这里,我们呼吁大家心怀对环卫工人的敬意,改变陋习,自觉维护身边坏境,关爱环卫工人,共创文明城市。(记者 钱进 实习记者 王新新)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刘学俊
“聚力工业、城市、农业、生态民生五大经济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富裕美丽文明新滕州”,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滕州发展的首要任务。如今,作为国家级生态镇、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姜屯镇拥有优质小麦、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