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袁鹏
大众网记者 李可欣 王宏瑞 枣庄报道
12月13日,解读《枣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在枣庄会展中心举行。会上,枣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市城乡规划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李颖杰介绍了《规划》从多个方面支撑“强工兴产、转型突围”重大战略实施。
李颖杰介绍到,《规划》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从优化空间、保障用地、协同发展等多个方面,保障支撑“强工兴产、转型突围”重大战略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统筹优化产业空间格局。《规划》围绕保障全市“6+3”现代产业体系空间需求,以打造集约化、集群化、特色化园区为主要目标,强化空间支撑,促进产业集聚,在全市范围内构建“2+9+N”的先进制造业空间格局,即枣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处国家级产业区,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化工产业园,以及服务和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的多个特色产业社区。
保障“工业倍增”用地需求。新增空间资源重点向各类产业区倾斜,为重大战略平台、重点建设项目实施预留充足空间。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空间,在市域范围内分级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对控制线内的工业用地实行严格保护,其中,中心城区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8万余亩。优化主城区功能布局,扩大产业发展空间,将工业用地及其配套产业用地划为工业发展区,完善基础设施配置,推动各类低效用地更新改造。
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发挥枣庄位于京沪廊道中点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京津冀区域创新功能网络,打造京沪廊道智能制造高地。推动鲁南经济圈融合发展,统筹重大产业布局,提升经济圈整体发展水平。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预留战略留白空间,保障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保障,强化创新驱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赋能动力,加快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