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武甜莹
大众网记者 李可欣 孟祥新 枣庄报道
石榴花绘“幸福花”、石榴果变“致富果”;以笔兴业、以笔铸魂,“非遗”鲁笔助力乡村振兴;变“废”为“肥”,循环农业助农“敲”开致富门……4月8日,记者来到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榴园镇,身处一个个石榴盆栽、一座座玻璃大棚,还有沉浸式制作鲁笔的现场当中,枣庄乡村振兴一派欣欣向荣、美美与共的和谐画卷徐徐展开。
“阴平毛笔从选料到制成,需要经过108道工序,而这百来道工序中,绝大多数环节都是无法依靠机器完成的,所以每一根毛笔,都是人工制作。像这一批正在制作的,是准备出口到日本的,在日本这一根毛笔可以卖到3美元。”山东集律博物文化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董超介绍道。
近年来,阴平镇为传承非遗技艺、聚焦文化创意、发展旅游经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于2017年正式启动了鲁笔博物馆项目,着力打造集毛笔。制作、展示、交易,书画作品创作、销售及毛笔文化传承、旅游为一体的产业聚集区。通过对毛笔文化进行不断深入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并将其融入旅游产品和鲁笔博物馆建设,着力做好“文化+旅游”文章,举办品鉴毛笔、书画展、开笔礼、亲子游等一系列活动,让游客在体验、感受和认知非遗文化魅力的同时,不断扩大阴平毛笔文化影响力,促进旅游和毛笔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有效保护了毛笔制作非遗技艺,也有力推动了乡村文化振兴。
当日下午,记者来到了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东金庄村的金鹏家庭农场,一排排温室大棚排列整齐,不同种类的蔬菜苗缠绕着牵引绳向上生长着,工人们正在为蔬菜苗整枝缠绳,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呈现在记者眼前。
抓好“循环农业”,推动“环境变现”。近年来,阴平镇东金庄村坚持党建引领,创新“以草养畜、以废造肥、以肥还田”的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2023年以来累计搜集利用秸秆850余吨,畜禽养殖粪便500余吨,生产有机肥1100余吨,实现农产品、有机肥料等销售收入近850万元,提供农民就业岗位200余个,走出了一条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之路。
走进金鹏家庭农场里面,农户们正在将刚刚采摘的茄子搬上车,“这一批茄子是运往济宁的。”东金庄村党委书记李玉才告诉记者,“我们村现在正在推进土地‘全托管’,很多村民已经可以‘在家门口上班’。”记者了解到,东金庄村不断探索实施“党支部+合作社+供销社+农户”模式,推进整村土地“全托管”,推进“小田并大田”,增加机动地58亩,实现了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目前,全村土地托管860亩,托管率达到90%,村集体经济增收约15万元,农户亩均增收近500元。
随后,记者来到了榴园镇的万景园石榴盆景园。近年来,榴园镇以国家农业现代产业园创建为契机,在标准化、精品化上下功夫。万景园石榴盆景非遗工坊获评第二批省级非遗工坊。抓好技术更新,积极推广石榴套袋技术,开展石榴种植及盆景设计制作与技术管理等培训活动5期,培训300余人次,有效提高管理水平,推动技艺传承。
“我们和周边农户成立了盆景合作社,把盆栽养护技术都分享给大家,现在合作社盆景规模已经达到了两万盆,每年都销往全国各地。”万景园石榴盆景园的负责人张艳向记者介绍道。
突出龙头带动,拉长石榴产业链条。来到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园,记者看到车间内的各条生产线正马不停蹄地生产石榴饮品。记者了解到,除了石榴饮品、石榴酒等深加工商品外,石榴的叶、芽、籽等被用来加工成石榴茶、石榴煎饼等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目前峄城区石榴深加工企业已发展到77家,开发石榴系列产品达到20多种。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初审编辑:李婷婷
责任编辑:武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