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以农田为家 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践行者”

2024-05-28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田甜

  大众网记者 田甜 枣庄报道

  27日下午,枣庄市2024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新闻发布会举行。发布会上,枣庄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科副科长、高级农艺师杨宁分享了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的想法和做法。

  杨宁介绍说,多年来,市科协为科技工作者搭建了多种载体平台,精心组织了淮海科技奖、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青年科技奖等奖项的推荐、评选,实施了枣庄科技创新智库课题研究,大大提升了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水平,组织了科技下乡、科普宣讲活动,把大量的实用技术送到农村、送到农民手中。市科协就是科技工作者的娘家人,帮助科技工作者们一步一步提升,激励着他们积极进取、干事创业、勇于创新。

  杨宁说,他来自农村,是农民的儿子,更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三农”工作者,能够切身地体会到农民的艰辛与不易,也深知科学技术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农业科技前辈的倾心指导下,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聚焦农业生产中的重点和难题,进行科研创新,努力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一是保障粮蔬安全,进行重点课题研究。积极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参与指导的小麦高产攻关田获全省单产第一,玉米高产攻关田刷新黄淮海区域纪录。主持或参与省、市科研项目20余项,积极申请高质量实用型专利,授权粮食田管网帽、辣椒种植绳架等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均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荣获淮海科技奖等奖项15项,持续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二是围绕种业堵点,开展新品种选育。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对农作物优质高产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团队时刻不忘种子研发,从全国搜集和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120余份,选育了已被农业农村部登记的新品种5个,其中辣椒4个、马铃薯1个,还有3个正在登记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枣庄辣子鸡”“滕州马铃薯”的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

  三是注重试验研究,把论著写在大地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研究,就很难推动科技的进步。”他们团队开展试验研究与技术总结近100项,在《农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参与出书3本,把论著写在枣庄这片沃土上,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他们制定了邳庄大米、沙河崖青萝卜、峄城石榴等枣庄地方标准7项,参与制定团体标准3项,推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下一步,他将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以农田为家,在枣庄这片热土上继续奋斗耕耘,永葆服务为农之初心,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践行者”。

  第一,做技术普及的“传播者”。他将心怀敬畏,带着感情服务农民,把农民的事情当成大事来办,与科协一起真心实意、用心用情帮助农民朋友解决生产难题。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印发好每一期技术意见,每年到市融媒体中心讲课5次以上,积极参与科技下乡活动,每年到生产一线指导农民朋友50次以上,让农业技术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第二,做现代农业的“贡献者”。他将紧紧围绕枣庄市“6+3”现代产业发展需要,多开展调查研究,接续实施枣庄科技创新智库课题研究,形成优秀科技工作者建议,争做优秀智库专家。积极服务农业经营主体,推广现代农机装备、水肥一体化技术设备,加快蔬菜大棚的升级换代,实现农业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的有机融合,加速提升本市农业现代化水平。

  第三,做科技进步的“推动者”。他将用心实施农业项目课题研究,借助科协“科创中国”平台,多向国内行业专家请教学习,进一步深化与省、市科研院所、企业交流合作,加大种业创新、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持续提升农民朋友的种植收益,时刻保持创新为农的信念,积极投身到本市“三农”事业中,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农技智慧和力量!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婷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