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台儿庄区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艾静老师
“我只是做了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在别人遇到生命危险时,赶上了,尽自己所能做点事。我相信,在我们台儿庄,无论是谁遇到这种情况,都会伸出援手的。”这是台儿庄区邳庄镇回民明德小学艾静老师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救助了一位北京20岁男孩,谱写了一首感人的生命接力之歌后平静地说道,“从报名当志愿者的那天起,我就做好了随时捐献的心理准备,但没想到会这么幸运,还真与有需要的人配型成功了,而且使他的生命得到了延续。”
艾静老师目前是我区第1位、枣庄市第9位、山东省第97位、全国第1757位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也是枣庄教师行业捐献者中唯一的女教师。
当我们走近艾静老师后,发现她和许多乡村老师一样,朴实的面庞,普通的生活,紧张的工作。然而就是作为这平凡的大多数中的不显眼的一员,在生命遇到了十几万分之一的选择时,艾静老师以她的微笑,以她的平常心选择了从容担当,无偿捐献,心连心演绎着生命的接力。
艾静老师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对生命的承诺,同时也让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加精彩。
2005年,艾静老师积极响应红十字会号召,进行了干细胞的捐赠登记,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今年4月初,枣庄市红十字会收到了中华骨髓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通知,称艾静的造血干细胞与北京一名20岁白血病男孩初次配型成功。艾静在接到通知后,当即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履行承诺。5月下旬,艾静老师按规定到枣庄血站采集了30毫升血液,并在同意捐献书上郑重地签了字。随后,她的血液样本被送至济南再次配型确认,并幸运的通过了高分辨配型。6月初,艾静按市红十字会的要求,在枣庄市立医院进行了体检。10多天后,市红十字会通知她“一切正常,请在家好好休息,准备在7月22日左右捐献。”艾静老师接通知后,以一颗平常心去准备着,一想到即将用自己的血去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时,她就感到责任重大,同时也倍感骄傲。
通过紧张的准备工作,终于进入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程序。7月22日,邳庄镇党委、政府和区教育局为艾静老师举行了一个简单的送行仪式。当天艾静老师入住济南军区总医院, 7月27日8:30到下午2:30,经过6个多小时共采集了120毫升造血干细胞,当天就由北京来的工作人员乘火车接走了;由于所救助的白血病患者体重较重,对造血干细胞的需求量大,7月28日8:00到下午2:30,又是6个多小时,再次采集了129毫升,由山东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乘飞机送到了北京。通过两天艰苦的采集,艾静老师共捐献了249毫升造血干细胞。后来艾静说:“当我看到从北京赶来的工作人员拿走自己捐献的造血干细胞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患者对生命的希望,我自己感到很欣慰、很幸福。”
省红十字会领导及患者医院医务人员说,患者非常感激艾静老师,也非常感激热心的台儿庄人。患者及家属委托他们给艾静老师捎来了一封感谢信,代表他对艾静的感激之情,也代表他对未来的憧憬。
患者在感谢信中感激地写道:“得了白血病,如五雷轰顶,找到相匹配的血源是我的唯一希望,你的无私大爱奉献,使我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衷心地感谢你,叩谢你的大恩大德。”
虽说艾静老师与患者素不相识,但她从患者的字里行间中看到了患者对生命的企盼。
当艾静手捧红十字会颁发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奖牌、证书面对媒体镜头表达感受时,以“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艾静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对生命的承诺,成功的挽救了一名20岁的北京男孩的新生命,实现了作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梦想。如今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对于十几万分之一的配型几率来说,艾静老师感觉自己是幸运的。她自己是这样说的:“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觉得身教胜于言教,我为孩子、为社会做了表率,兑现了一名志愿者对生命的承诺。”
捐献造血干细胞没有见义勇为、救人水火那样轰轰烈烈,以“英雄”、“壮举”形容似乎也有些勉为其难。但是,我们都在为艾静老师的爱心奉献欢呼和喝彩!她是一名平凡的女性,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勇敢的站出来,用她的真诚、用她的无私、用她的大爱,去挽救一个生命!既让人感动,又给人以启迪。我们为这样的人民教师感到骄傲!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这位乡村教师的真实写照。“生命因爱而延续,人生因经历而精彩。”这正是这位艾静老师的感人之处;“不仰头看蓝天,不低头视白水,只把一行扎实的脚印深深印在教育的沃土中。”这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艾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