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枣庄4月12日讯(通讯员 扈爱民 陈晓宏)今年以来,市中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营经济发展全局,在继续巩固、完善、延伸“六个三”工程建设成效的基础上,着力围绕实现抓三个创新促结构调整、实施户转企促总量扩张、强固载体促产业集聚、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促单体膨胀、搞活三产促优势提升、优化资源配置促服务体系健全六大主体目标,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引导帮促,搞好协调服务,营造宽松环境,促进了全区民营经济朝着规模化、品牌化、高新技术化和产业集聚化的方向蓬勃发展。今年一季度,全区新增民营企业84家,新增个体工商户959户,新增注册资金9285万元,分别增长16.3%、10.9%和24.2%。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0.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3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6%和27.4%。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利润总额2.09亿、出口交货值4.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2%和22.2%。今年1-3月份,全区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完成投资8.4亿元,同比增长23.5%。
市中区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围绕培植壮大煤电、建材、纺织、机械、化工、电子、新型材料和食品加工等八大产业集群,突出产业链招商和大项目招商,着力引进建设一批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工业大项目、高科技项目、外向型项目和环保项目。
按照“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产出”的原则,加速推进枣庄经济开发区、枣庄民营科技园和枣庄纺织工业园建设。今年一季度三园区入区项目总数达到225个,销售收入达到8亿元,实缴税金达到4000万元。为膨胀民营企业个体规模,市中区深入推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按照行业类别,在全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诚信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中,选择50家最具成长性的中小企业,重点扶持,促其膨胀。对纳税额过200万元的民营企业、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民营企业和投资过1000万元的民营重点建设项目继续实行区级领导联系帮包责任制,强化帮扶措施,靠上搞好服务。同时鼓励民营企业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进行资本运营,促其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积极引导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挂靠科研院所,研发新产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缓解全区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制约,市中区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信用担保体系,充分发挥区、乡民营经济信用担保商会和区再就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作用,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增加信贷额度,同时市中区严厉查处和打击破坏经济环境的违法违纪行为,在全区营造了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