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网枣庄6月7日讯(记者 张岩)最为人生大事的高考,牵挂着亿万家长和学生的心。眼看着十年的寒窗苦读就要通过这两天的考试来作个全面“总结”,考生或多或少存在心理压力,甚至连不少父母也会跟着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就此问题,记者走访了相关方面的学者和专家,邀请他们共同关注考生及家长的心理问题。
人民医院孙主任指出,处于高考前后的学生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该说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任何人在面对人生重大转折点的时候都会遭遇困惑、压力等精神方面的“折磨”。尤其是正处于发育期的学生,内分泌本来就比较旺盛,碰到压力经常不知道如何正确调节,甚至作出一些后悔一辈子的过激举动。“开展心理咨询,主要是为了更好、更快地让考生及家长们度过心理困难期。”
孙主任说,高考之后的两周内往往是考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从心理上说,考生们一段艰难的心路可能刚刚开始。如果说考试之前考生们是在经历一场紧张焦虑的等待的话,那么考试之后心情会更多地因为焦虑而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恐惧,尤其是那些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抑郁寡欢的学生一定要多加关注。
心理专家们建议父母要特别留心孩子们的言行举止。这样一些迹象应该引起家长和有关人员的注意:比如有的考生原本热情开朗,但考试或发榜之后情绪低落、少言寡语;或者有意无意地说些不着边际的话语,闭门不出,不愿见同学,不愿见亲友;有的考生明显地表现出轻生倾向,说出诸如“活着真没意思”、“做人太累了”等此类的话。一旦有这种情况出现,家长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考场外等候考生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