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富余劳动力 培训利用新技术 实施“一池三改”
台儿庄系列“惠农工程”为民谋利
本网讯: 台儿庄区在新农村建设中以系列“惠农工程”为依托,大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发展生态农业,有效提高了广大农业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水平,改善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他们增收致富。
台儿庄区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典型带动,强化技能培训,跟踪服务维权等举措积极组织劳务输出,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人就业。他们鼓励优秀创业致富人员组成“创业宣讲小分队”,发挥典型辐射作用,以身边人和身边事激励闲散人员就业创业,今年全区有260多户农民受到鼓励新上了规模养猪、小型加工和大棚菜养殖等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通过区劳动技校、职业中专、农广校、农机化学校等四家“阳光工程”定点培训机构,共对8000多名学员开展了维修、电工、电焊工、机制工艺、食品加工等六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全部实现了转移就业。今年以来,各培训机构根据企业和市场的用工需求,不断加大投入,扩大培训规模,采取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提升劳动力的就业质量和档次,使农民工变为技术工。目前,台儿庄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团区委、区妇联先后与上海、江苏等20多家中介机构建立网络联系,并签订协议80多份,推荐就业2400多人。去年以来,该区转移农村劳动力6000余人,其中省外输出5600多人。
在此基础上,该区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从畜牧、林业、农业等有关单位和各镇街筛选26名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讲师团,同时为听课农民专门配备了一个文件包、一个笔记本、一本“农业实用新技术”手册、一支笔及农业专家联系卡等,方便农民边学边记,确保农民学得会、记得牢、用得上,对全区六处镇街的30个特色农业重点村逐村进行了培训。培训以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推广农业高新技术。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和新品种展示园建设为主抓手,通过气候、土壤、产值分析,有针对性引进“名、优、稀、特”新品种300多个,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98%以上,加大了小麦高产攻关、水稻旱育稀植、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藕鱼立体混养等60余项新技术推广力度,实施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形成了邳庄“三水”农业,泥沟食用菌,马兰大白菜,张山子秋西瓜、甜桃等10处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区无公害品牌达到10个,绿色食品3个。目前全区30个特色农业重点村已普遍培训3遍,培训新型农民3600余人次。 先后争取了“三菌一菜立体种植模式优选及高产开发”、“台儿庄优质水稻、水田藕良种开发研究”、“优质小麦、玉米高产示范”、测土配方施肥等国家和省、市农业科研与推广项目46项,争取农业扶持资金1800万元,解决了困扰农业生产发展的技术难题,使一大批高效生态技术模式得到普遍应用,为全区农业技术推广夯实了基础。
同时,该区把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技推广的主要环节来抓,积极鼓励扶持民间协会组织、民营企业、中介组织及个人,投资从事农技推广和科技开发服务,推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主体多元化。全区共发展农业龙头企业4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6家,带动农户3.8万户。合作领域涉及蔬菜营销、畜禽养殖、商品林生产、农资供应、农产品生产销售等五大类,目前食用菌协会已经在开展食用菌生产、菌种供应、技术推广与产品销售等环节实现了一条龙服务,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深受农民欢迎。
此外,台儿庄区把沼气池建设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和建设文明生态村的重要内容来抓,组织试点村干部到河南新乡、江苏东海等地区参观学习,同时组织村民通过远程教育收看农村沼气专题节目,让农民认识到“一池三改”模式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净化农村环境卫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新举措。该区规定沼气池建成后,经验收合格的,每个户用沼气池将补助500元和价值300元的配套灶具一套,中小型沼气池补助3000元至5000元。该区把沼气池建设、庭院经济和文明生态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增加了农民收入,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据台儿庄区农业局调查测算,一个“一池三改”的生态模式户,年节约燃煤、化肥等资金1200元左右。同时,通过沼气池建设实现禽畜圈养、畜厕分离,有效地治理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燃料、肥料、饲料的生态良性循环推动了种植业、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目前,该区共建成沼气池1400多个。 (陈学超 张严新 黄敦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