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山子镇党委、政府通过机制引导、项目扶持、资金帮助,使该镇1200余名“老兵”挑起了全镇科技致富的大梁。
退伍军人大多思想活跃见识广,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张山子镇把他们作为重要人才资源,对他们开展种植和养殖技能培训,让他们挑起农村致富的大梁。有的成了种植、养殖大户,有的成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排头兵。
方向盘转出“金豆子”
侯孟后村退伍军人刘培锋,谈起家庭的变化,深有感触的说:“这几年,多亏了车轮子,才让我打倒低矮破旧的瓦房,建起宽敞明亮的平房,一家人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
刘培锋在服兵役期间,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驾驶技术,退伍后自己买了辆客运中巴搞起了运输业。凭着他娴熟的驾驶技术及灵活经营的技巧,运输业务蒸蒸日上,经过几年的打拼,家里有了存款。尝到了从事运输业甜头后,他并没有就此满足,随着形势的发展,后来看到农村缺少大型农机具,农忙时也是客运的淡季,于是刘培锋又投资买了一辆联合收割机,这样客运、农忙两不误,收入又番了一翻。周围的群众看到刘培锋依靠车轮子跑出了致富路,纷纷仿效。目前,该村共有各类运输车辆270多辆,人均增收1380多元。
鸡屁股下“金蛋”
退伍军人刘亚平,回到村后,他看到养殖业市场不错,在政府的帮助下,先从信用社贷了2万元钱,在自家院内建起了一个标准化的养鸡场。然后向亲朋好友借了3万元,买来了鸡苗,从此开始了他的养殖创业之路。风风雨雨几年来,他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现已 成为该镇最大的养鸡专业户,年存栏量达6万余只,盈利8万多元。
刘亚平富裕后,没有忘记“老兵”的责任,在他的带领下,成立了该镇第一个养鸡协会,吸纳会员20多户,他负责给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防疫、销售等。在他的辐射带动下,周边村已发展养鸡户62家,年存栏量12万只,人均增收870多元。一位60多岁的村民夸刘亚平说:“当过兵的人办事就是不一样!”
废矿渣变“金砖”
单庄村邢喜忠退伍后,在家干过建筑队、跑过销售、种过地,但磨难的生活并没有打消他创业致富的决心。
2005年,邢喜忠通过考察,意识到节约型、环保型建材今后将有广阔的市场。于是决定投资建厂,在政府及战友的帮助下,邢喜忠投资600多万元,在该镇第一陶瓷厂废旧厂房的基础上,利用矿渣、矸石等原料,建成了该镇的第一个瓦厂――金岩瓦业有限公司。现在全厂固定资产达到1000万元以上,产品远销江苏、河南、安徽、上海等10多个省市,安排村民60多人就业。
邢喜忠在自己创业的同时,还积极为外地企业的拓展牵线搭桥。今年来,在他的引荐下,投资1000万元的琉璃瓦厂、投资1500万元的精洗煤厂相继在该镇开工建设。这两个企业建成后,可安置当地村民400多人就业。(咸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