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张山子镇改革开放三十年巨变
在张山子镇革命老区黄邱山套西部有一个闻名全国的福彩村。该村原名黑山西村,由于位居山区,交通和饮水十分不便。搬迁前,该村是全镇乃至全区人均纯收入最少的村,搬迁前10年该村未娶过一房媳妇。2002年,镇党委、政府在省、市福彩中心的帮助下,实施了全村搬迁。如今该村户户已实现“四通”(通水泥路、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村内道路安装了路灯,建起了文体广场、村阅览室,村民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提起搬迁的事,该村支部书记王传芳不无感激的说:“都是党的好政策,才使我们过上了以前想也不敢想的生活”。这只是张山子镇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巨变的一个缩影。
该镇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只有408万元,人均纯收入不足100元,没有一家成规模的企业,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非常落后。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来,张山子镇干部群众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镇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2007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11.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工商税收1467万元,人均纯收入4950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显著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巨变之·农业篇
1978年,全镇共有耕地面积7.2万亩,农业单产392斤,人均703斤。改革开放以来,该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总目标,以林果、瓜菜、养殖等主导产业为重点,通过加大投入、政策扶持、科技推动等措施,农业产业不断壮大。实施“项目农业”工程,开展了黄邱小流域综合治理,郑庄、冷庄土地开发整理,耿山子自然灾害损毁工程修复等农业开发项目,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大为提高。强化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开展农业科技致富、农民技能培训、引进优良品种等工程,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申报了张山子镇甜桃销售中心、张山子镇生猪养殖协会、杨东养鸡产业合作社等6个种养殖协会。加大名牌产品创建力度,注册了国家级无公害“穆柯寨”牌甜桃、秋西瓜,成立了穆柯寨果品销售中心,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群众收入。全镇经济田面积共达到2.1万亩,培植千亩规模调整方8个,发展养殖小区12个,种养殖专业村18个,专业户4000户,其中年收入过3万元的调整大户1600户。全镇年均劳务输出累计达18000余人,农民致富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2007年,全镇耕地面积达到8.1万亩,农业单产2300斤,农业产值1.57亿元。
巨变之·工业篇
1978年,张山子镇共有企业6家,工业总产值326万元。改革开放以来,张山子镇按照“整合资源、保护环境、科学规划、做大产业”的工作思路,大力招商引资,强化产业整合,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做大做强水泥、煤炭、建材、玩具、节能材料等五大核心产业。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建设中的带动作用,成胜球团、宏润木业、金源水泥粉磨、北庄煤矿等一批税收过百万的企业迅速崛起。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有效措施来抓,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将每年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奖惩办法全部责任到人,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加大对投资者和引荐人的奖励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全镇干部、群众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2008年上半年,该镇工业增加值达3.1亿元、工业利税实现15200万元、实现利润9482万元,签订各类招商项目和投资意向20个,已开工项目14个,建成投产项目5个,合同利用外资3.1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3亿元。
巨变之·社会事业篇
1978年,张山子镇共有学校10所,在校生1024人,教师124名,教师学历达标率仅为12%左右。经过30年的巨变,目前,全镇的在校生3490名,教师480名,学历达标率100%。新农合定点报销机构12个。敬老院一处,集中供养老人80名。
改革开放以来,该镇始终以民心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育人环境和教师队伍发生巨大变化。全镇中小学校都顺利通过省、市、区的规范化验收,今年,侯孟中学报告厅、学生宿舍楼正在建设中,全镇的教育教学管理受到市、区教育部门的好评。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该镇认真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积极推行村为主的计生工作管理模式,落实各项计生奖励优待政策,推行优质服务,连续多年保持“市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乡镇”的称号。卫生工作取得好成绩。新建卫生院综合楼、住院楼,整体医疗服务功能得到增强。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截止5月份,全镇共报销40882人次,报销金额52.3万元。加大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加大敬老院规范化建设,敬老院房屋总数达到140间,达到了省规定的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标准。2007年共办理农村低保户163户,发放低保金6.8万元。社会治安稳定和谐。坚持外联内保、打防结合原则,深入推进“鲁苏边界平安镇”建设。在国道、省道建立侯孟、官牧、六里石等6处治安卡点,实现了边界案件发现早、控制早、处理及时。在全镇继续推行治安“双保”市场运行机制,参保农户达到100%,有效预防了可防性案件的发生。同时,加大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加大治安防范宣传力度,在全镇形成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为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巨变之·新农村建设篇
1978年,小城镇常住人口1230人,临街商铺15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街道狭窄,管理滞后,配套服务跟不上,商贸条件越来越难以适应大流通需要的矛盾日益显现。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决定按照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生态良好、具有高生活质量标准的要求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努力培育张山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多年努力,全镇小城镇开发面积达5.2万平方米,新修了长2600米、宽18米的水泥路,开挖下水道2600米,安装自来水管道27700米,路灯63盏,铺设花格砖6000平方米,栽植绿化树木800棵,拆除店外店及乱搭乱建房屋3428平方米,建立了城镇环境整治的长效管理机制,改变了小城镇面貌,聚集了人气,方便了群众。现如今,两处集市常住人口8900余人,工商个体户350余家,日交易额达10余万元,已成为鲁苏边界人旺业兴的重要农贸集市。同时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官牧、鹿荒、张庄等5个市级文明生态村达到了绿化、净化、硬化、亮化、美化等“五化”要求,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全镇村村通道路里程达95公里, 90%以上村通上了自来水,新建沼气池364个,电话、有线电视、宽带入户率分别达到87%、36%、12%。(咸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