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开辟"六大"特色路径 打造脱贫榴乡模式

2019-12-13 来源:  作者:

  近年来,枣庄市峄城区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强项目、助增收,弘孝善、惠长远,搭众筹、聚合力,围绕不同贫困人群,找准“穷根”、明确靶向,开辟了“六大”特色路径,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先后使用扶贫资金19597.78万元、整合涉农资金3837.74万元、发放金融扶贫贷款11563万元,实施到户项目179个、产业项目302个,2018年底全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16户19605人全部实现脱贫,49个省定市定贫困村摘帽退出,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探索出具有榴乡特色的脱贫攻坚新模式,“一针一线”绣出脱贫攻坚新画卷。

  一、开辟“五大员”扶贫专干路径,打造“直通车”精准服务模式。为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枣庄市峄城区在全省率先为334个有贫困人口的村居配齐配强扶贫专干,明确了“五大员”职责,架起了扶贫政策与贫困户精准对接的桥梁。在2018年度村居“两委”换届中,有132名优秀扶贫专干被群众选进了村居“两委”班子,10人当选为村支部书记,26人纳入后备培养,真正打造了一支“永不离开”的攻坚队伍。一是告知政策,当好扶贫政策“宣讲员”。峄城区连续举办扶贫应知应会专题培训班14场次,提升专干能力水平。专干先后开展宣讲1687场次,组织调研752次,使贫困群众对扶贫政策入脑、入心。二是逐户查访,当好群众诉求“传递员”。专干作为“千里眼、顺风耳”,随身携带工作手册,按照“十对照十查看”要求,梳理“老弱病残”、刚性支出家庭等信息及意见建议7343条,已落实帮扶政策,真正实现了“专干尽力、社会尽心、政府尽责”。三是用心用情,当好日常生活“护理员”。专干先后为1173名失能、半失能等特殊群体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难题18162项次,落实了亲情护理、邻里互助等帮扶措施,部分80岁以上独居老人得到了日常陪伴照料。四是落实政策,当好服务事项“代办员”。专干积极为贫困群众代办补贴、代购用品,并根据需求到众筹平台·爱心屋领取物资。先后提供生活物品40000余件,解决生产难题2600余条、代办事项11547件次。五是恪尽职守,当好脱贫攻坚“推进员”。专干围绕“五个一批”,落实了产业发展措施,推动设立扶贫专岗1681个;对“老弱病残”等特困群体,采取低保兜底措施;对刚性支出型贫困家庭,推动“救急难”救助,确保脱贫稳定。

  二、开辟动态管理体系路径,打造“四化”档案管理模式。秉承“为扶贫留下最美好脚印”的理念,对所有档案统一设计标准样式,规范化管理。一是图表化建档。按照“户有卡、村有档、镇有册”的要求统一建档立卡,基本建立了贫困档案数据库。二是精细化完善。开展了6次贫困户数据清洗活动,逐户核查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等是否精准,并建立数据共享比对机制,共比对数据22768条,实现即时发现、即时修正、即时管理的目标。三是动态化管理。完善贫困人口即时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动态调整,严格识别退出标准和程序,扎实做好国办、省办两系统的日常维护,以及每年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工作。四是规范化存档。明确“谁来管、怎么管”两个责任,实现区、镇、村、户档案四级覆盖,规范“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四类档案,确保扶贫档案完备齐整。

  三、开辟产业扶贫项目支撑路径,打造“345”峨山运营模式。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我们始终牢牢抓在手上,努力做大做强产业扶贫,扶贫工作重点镇峨山镇先行先试,摸索了“345”运营模式,并在全区推开。一是“三个渠道”聚资金。用好专项资金。峨山镇先后使用扶贫资金5253万元,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峨山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对每个扶贫项目、每笔扶贫资金都明确了镇、园区、村三级责任人,所有资金均纳入镇经管站代管,实行专户专账专人管理和“十签字”制度,确保扶贫资金安全、高效、精准使用。用好涉农资金。严格按照“渠道不变、充分授权、规划引领、凝聚合力”原则,先后整合水利、道路、林业、乡村旅游等资金4460万元用于脱贫攻坚。用好金融资金。充分发挥金融资金撬动作用,用足用活小额扶贫信贷政策,参照评信结果发放“富民农户贷”48户、195万元,推动更多的贫困户走上自立、自信、自强之路。二是“四种模式”建项目。实施镇级统筹模式。依托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统筹整合48个村的扶贫资金1548万元,全力打造了美丽寨山核桃产业园,实现分红收益154万元,安排就业100余人,带动贫困户4100余人实现收益。今年我们又统筹实施了580万元的萝藤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100万元的核桃深加工车间三期和244万元的寨山三期项目。实施联村共建模式。按照“镇领办、村实施、户受益”的模式,城一等3个村投入127.5万元建设了蘑菇基地项目,带动贫困户499人实现收益;峨山后等11个村投入208万元建设了周庄蔬菜大棚项目,带动贫困户2157人实现收益。实施村企合作模式。左庄村与苏州想念服装有限公司共建的扶贫车间,安排就业50余人,带动贫困户124人实现收益;赵庄村与枣庄市隆翔木业有限公司共建的扶贫车间,安排就业80余人,带动贫困户54人实现收益。实施自主发展模式。根据自身实际,42个村累计投入资金419.31万元,实施59个农机、养殖类项目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实施项目分红、分物。三是“五权分置”管资产。明确所有权。对历年来163个项目形成的资产进行梳理,建立台账,按照各村投入到项目的资金比例计算产权额度,经管站根据移交手续将扶贫资产计入各村账目,及时纳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放活经营权。通过承包、租赁和合作经营等方式明确经营主体运营管理经营权,并及时解决项目运营中出现的问题,保障项目高效运营、长久收益。确保收益权。明确“村集体”作为扶贫资产的收益方,因地制宜确定项目运营收益的具体分配方案,对自然减少、脱贫不再享受政策的贫困户及时调整,健全收益动态分配明细台账。保障受益权。脱贫攻坚以来,实现项目收益 436万元,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因户因人实行差异化精准分配。落实监督权。成立村级扶贫理事会60个,加强村级资金项目监管,镇扶贫办动态化巡查,及时反馈整改,对问题严重的提出问责建议。

  四、开辟统筹整合各类资源路径,打造“三位一体”大扶贫模式。扶贫济困不能政府包办,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我们在全力以赴落实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社会慈善众筹帮扶机制,通过“1234”工作法,有效解决了边缘贫困户、突发性困难户救助难题,形成了“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达到了扶贫信息共享、救助资源均衡的效果。一是搭建“一个扶贫慈善众筹平台”,实现慈善捐助钱物众流归一。线上线下同步运行,线上设立微信公众号,接受网上捐赠;线下设立物品捐赠点,强化对捐赠物品及资金的接收、管理和使用。二是健全“两支队伍”,推进群团、志愿及扶贫专干深度融合。建立以群团组织、三支一扶大学生为主体的推动队伍,具体抓好组织协调、日常运行、公开公示等工作。建立以志愿者及扶贫专干为主体的推进队伍,开展需求摸底、物资管理、挑选消毒分装派送等工作。三是完善“三级网络”,畅通爱心物资配送渠道。设立众筹管理中心、镇街周转中心、村居配送中心“三级网络”,新建镇级爱心屋5处,畅通爱心物资配送渠道。四是整合“资金、物资、人才、文化”四种资源,奏响脱贫攻坚大合唱。整合发放众筹善款230万元,特别是统筹70万元资金,对155户刚性支出型贫困家庭分别给予差异化资金补助。利用4000万“健康保障贷”的140万分红资金,设立“大爱榴乡”医疗救助基金,扎实开展重特大疾病、慢性病救助工作,贫困户个人因重特大疾病、长期慢性病在全区定点机构住院费用降到5%以下,已救助大病患者83人次,发放救助资金22.74万元。组织区直机关及社会爱心人士分批次捐赠家电、衣物等,先后收发各类爱心捐助物资6万余件。汇集120余名农技、医疗、法律、教育等方面的专家,无偿为贫困户提供送技术、送医、送法律、送教育等各种服务5700余次,解决贫困户生产难题11000余件。组织庄户剧团送戏下乡、开展国学大讲堂等活动680余场次。

  五、开辟扶贫扶志扶智路径,打造“三建一规”助推模式。针对老人长久稳定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等着别人送小康问题, 峄城区率先在全市实施了“孝善扶贫”,走出了一条弘孝善、促脱贫的路子。一是实施德治建设。多渠道筹集孝心养老金,坚持“三公开”“三公示”制度,大力实施“孝善扶贫”,全区累计发放孝心养老金1434.9万元,其中基金奖补156.2万元、撬动子女孝心资金1278.7万元,惠及贫困老人7200人。二是加强法治建设。成立扶贫法律顾问队伍,定期进村入户对村民开展法治教育,引导村民崇德向善、帮难助弱,特别是引导贫困老人子女孝亲敬老,让老人回归家庭,尽享天伦之乐。目前已先后表彰“好媳妇”“好婆婆”1000余名,真正使孝善扶贫成为乡村文明建设的播种机,成为孝善文化的助推器。三是推进自治建设。建立村居、镇街、区三级诚信监管、审核机制,各村分别成立扶贫理事会,负责监督扶贫项目实施、资金利用、贫困户识别退出、收益分配、爱心物资发放、参与扶贫小额信贷信用评级等。今年已参照评信结果发放“富民农户贷”8笔40万,推动更多的贫困户走上自立、自信、自强之路。四是规范风俗民情。指导村居普遍成立“红白理事会”,在尊重群众意愿、尊重传统风俗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红白事办理制度,给群众讲清道理算清账,既要算脸面账,更要算经济账,有效避免因婚致贫、因大操大办返贫现象,着力做好扶贫减法。

  六、开辟政策保障供给路径,打造“四线四有”救助模式。为保障行业政策精准落实落地,峄城区率先在全市制定了《峄城区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压实了行业部门职责,构建了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一是完善教育保障线,确保幼有所育。结合学籍管理平台和入户走访调查摸底情况,实施好教育帮扶政策,发放教育资助资金298.1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2809人,其中对86名中高职外高等教育在校学生参照“雨露计划”每人落实补助3000元;通过支农惠农“一卡(折)通”对符合“雨露计划”补助标准的297名学生,发放补助资金71.85万元,二是完善护理保障线,确保弱有所扶。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与周边特殊贫困群众签订邻里互助协议,从生活照料、家居卫生、精神慰藉等方面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帮扶;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落实扶贫补充保障,提高生活质量。为全区1173名失能半失能人员落实亲情护理或邻里互助措施,提供了必要生活照料,保障吃穿不愁。先后发放扶贫补充保障8537人次410.16万元,发放扶贫专岗工资2397人次113.28万元。三是完善医疗保障线,确保病有所医。建立规范的贫困人口健康档案,每年至少开展一轮免费健康查体和主要疾病筛查活动,预防重大疾病发生。夯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机构减免、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大爱榴乡”医疗救助“六重保障”,确保贫困人口因重特大疾病在全区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降到5%以下,并对大病支出贫困户给予重点帮扶,防止因病致贫发生,为实现精准脱贫拧紧“安全阀”。四是完善住房保障线,确保居有所安。扶贫、住建部门联合摸清底数,制定贫困户危房改造实施方案,脱贫攻坚以来,全区投入专项资金2912.9万元,实施危房改造户1317户,今年又对79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等级进行了评定,并对377户问题房屋进行了维修,真正让“三无”失能特困人口和因病因灾重困人口不花钱就能住上安全舒适的房子。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刘学俊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重磅!“2020我向市长说句话”活动启动

    为更好地倾听民声、集纳民智、反映民意,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进一步做好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枣庄市政府本着“开门写报告”的原则,面向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征集意见和建议。 [详细]

    2019-12-11大众网·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