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扶贫蚂蚱”助力群众同致富

2020-03-16 来源:  作者:

  一年四季都会看到贫困户王兴旺夫妇二人忙碌的身影,忙着割草、喂蚂蚱、卖蚂蚱,培育蚂蚱。忙碌归忙碌,但是他们的脸上充满笑意,精神气十足。

  王兴旺,男,45岁,台儿庄区泥沟镇大北洛村人,2014年因残致贫(肢体活动受限)。与妻子在本村靠亩地的收入维持生活,虽有低保等补贴,但是还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学,用钱地方多,生活比较困难,夫妻二人常常唉声叹气。

  2015年,国家对贫困户采取到户产业扶贫扶持,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可以实施小产业,国家给予补贴。村支部书记张阳到户问王兴旺的意愿。当时,王兴旺“等靠”思想还较重,没有主动致富脱贫意识,也缺乏脱贫信心。村支部书记跑了几次给他做思想工作,给他加油鼓劲。宽慰他说,“国家有补贴,你先搞起来,成功了,你就多了条致富的门路。退一步说即时不成功,你也没什么损失。”王兴旺一想也是这个理,政府这么照顾了,不能怕这怕那的,于是下定决心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让自己家脱离困境。

  在扶贫项目资金、扶贫政策的扶持下,王兴旺开始建造蚂蚱养殖大棚,留出7亩地从事蚂蚱养殖,每个棚约占1分地,刚开始建造30多个棚,其余土地用来种植蚂蚱食用的黑麦草、玉米草等。政府给予了5000元的补贴予以支持。村里为其协调架电、用地、为其提供发展便利。刚开始,由于技术有限,蚂蚱成活率不高,产量跟不上,收入很少,王兴旺找到村支部书记,有想进一步学学养殖蚂蚱技术的念头,于是村支部书记积极帮助协调其到潍坊、临沂等地参观学习。通过到外地参观养殖棚、学习请教养殖难点要点等技能,他自己增加了底气,加上他善于琢磨、喜欢实践,凭着一股钻劲,王兴旺的养殖技术技能飞速提升,产量上来了,他更有干劲了,带着妻子一起干。为了减少投入成本,每天早上5点他去周围村庄割嫩草,10点前回到养殖棚,妻子留守在家及时喂养各棚的蚂蚱。天天起早贪黑忙的顾不上吃饭休息,但他们从不叫苦叫累,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日子更有了奔头。

  在忙产量的同时,王兴旺主动联系河北、临沂等地,推销自己的蚂蚱,蚂蚱只吃青草个头足够大,是美味的佳肴,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B、C和磷、钙、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纯天然无公害,在社会上广受欢迎。王兴旺为人实在,踏实肯干,大家喜欢和他合作,销售渠道打开了,蚂蚱变成了“摇钱树”。现在,一年下来,每个棚去掉成本能净赚2000元左右。赚到了钱,王兴旺就想把这个再做大些,逐年扩大养殖规模,在村里的支持帮助下,承包了20多亩地,将赚到的钱用于扩大养殖规模,现已发展养殖大棚80多个,年收入15万元左右。

  王兴旺他的一言一行感染了周边的群众,他的成功带动了周边不少群众。群众苦于没有技术支持,不知道怎么干,王兴旺知道后,积极主动组织带领群众参观、手把手教大家养殖的方法技巧,在他的带动下,刘长征等周边10多户群众开始了从事蚂蚱养殖。他靠养殖蚂蚱致富了,认为这个产业很适合本地区,他看到现在的网络平台非常盛行,萌发了在网络“快手”平台等推广自己的技术技能的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他有时也到周边地区现场指导养殖棚建设、养殖技巧等,周边的马兰屯镇、涧头集镇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为了降低经营成本,更好的服务大家,王兴旺于2017年申请注册了雨航蚂蚱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入社的各地养殖户提供种苗、产供销、养殖技术等一条龙服务,促使周边群众户均年增收数万元。春节至秋季忙于养殖生产销售,冬季维护养殖棚,并为合作社的养殖户、河北等地养殖户培育种苗,一年四季都不闲着。他他每天都乐呵呵的,认为只要自己努力了,不怕吃苦,日子会越来越好,每天都充满了干劲,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日子越过越红火,王兴旺已于2019年实现了脱贫致富。现在的他有了更大胆的想法,就是对养殖的蚂蚱进行深加工。预备投资20万元自建小型保温库,配上制冷机等设备恒温冷冻冷藏,做大做强这个产业。将自家养殖的蚂蚱和周边群众养殖的蚂蚱,收购、冷藏、储存,克服活物不耐远途运输等难题,可以扩大销售范围,即时在冬季也能吃上美味的蚂蚱。上设备后也可以提供20--30人的就业岗位,带动周边群众进一步增收创收。

  春天来了,王兴旺又开始忙碌起来了。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刘学俊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