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内容 > 大众锐评

啃老与坑爹  

发布日期: 2012-06-07 来源: 编辑:张秋峰

       

        现在流行啃老和坑爹,却把大多数的责任指向了80后90后一代,贬义泛滥,指责声一片。
        俗话说,孩子不哭奶不涨,有奶遍是娘。孩子为什么要哭?这个问题再简单不过了。也许是撒娇,也许是遇到了困难,更多的是因为饿了,累了,伤不起了。而都市里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是祖国的未来,朝气蓬勃,充满活力。面对激烈的就业和生活压力,面对日趋涨势的房价和物价,面对新型的婚姻观和事业观,他们总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伤不起的时候总想躲到某个角落里大哭一场。孩子是老人的心头肉,孩子一哭,爹娘总会把全身的“奶”及时的送给孩子,这是天性,也无可厚非。就像我们的习俗,孩子上学父母要砸锅卖铁,孩子要找工作,他们会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的忙前忙后,孩子要结婚父母要倾心倾力布置婚房。他们都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前程,美好的事业,美好的生活。儿孙的幸福是他们最大的幸福。
        也许他们是从那个艰难岁月走来的,他们经历过艰苦奋斗,他们曾为祖国的建设而立下了汗马功劳。也许他们现在正在某个岗位上,事业蒸蒸日上,也许他们已经退休而闲赋在家,老有所乐。我想要说的是他们也是幸运的,至少有一个稳定的岗位,至少还有稳定的退休金来养老,他们的工资或者退休金比大学毕业的儿子儿媳加起来的工资都高,而儿子儿媳却拼命的工作,一个月下来却只能做“白领”,甚至是饥寒交迫。他们工作,他们纳税,而政府企业或者金融机构大多是把钱拿来改善退休人员的待遇,使得退休人员尽管退休却收入颇丰。既然是父母有肉,作为子女啃一口又能何妨?毕竟是一个家庭,肥水不流外人田。除了啃书本啃父母去啃别人,别人乐意吗?别人也有自己的子女,去啃单位不仅会影响工作,还会被弄一个贪污的罪名而得不偿失。思来想去,还是自己的老人最疼孩子,所以就有了啃老。
        而在农村啃老族是相对较少的,或者是没有的。他们的父母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年轻时靠体力吃饭,辛苦一辈子到老了却没有了经济来源,既然父母没有了经济来源,他们的孩子还愿意去啃吗?我想是不会的,想想他们的父母为了孩子能有个好前程,和都市父母一样砸锅卖铁送孩子上学,他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尽管他们没有知识,这个浅显的道理却比谁都领悟深刻。而果真如此吗?面对着歧视门的无处不在,他们的孩子比常人承受了更大的压力,他们懂得了艰苦,为了能够通过一次工作的面试,他们会省吃俭用的买一套西装,为了能够报答父母之恩,他们想找一个满意的工作,但很多企事业单位的招聘都定出了硬杠杠,要求应聘人员父母必须是单位内部职工,所以就这样理所当然的被拒之门外了。就业难,压力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大学生倾向于向大城市发展,拼搏,奋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趋于稳定,于是就有了公务员国考热,一浪热过一浪。政府也会出台相关政策,公务员岗位层出不穷,光一个县级市就配备了11名副市长,而一个乡里也会出现8到9个副乡长。尽管每年有新老交替,新人入职,老人退休,但是退休人员待遇不变。偶尔有些官员落马,却总会爆出惊人内幕。生活作风腐化,养情人,包二奶,公款消费,高档香烟,高档茅台,房子若干套,贪污受贿少则几千万,多则上亿。更过的贪官居然是“裸官”,家庭成员移居海外,造成大量赃款外流,长期以往,情以河堪?
        他们这叫坑爹
        坑爹在四川方言里就有,叫“羞先人”。大概意思就是给父母丢脸了。给祖宗丢脸了。当官可以光宗耀祖,而贪官啦铛入狱却就是“羞先人”“坑爹”。仔细一想,啃老在某种意义上讲,在情理中,并不丢人,不过“坑爹”却羞了先人,颜面无存。到父母家吃团圆饭是啃老,偷盗抢劫却是坑爹,孙子叫奶奶买衣服是啃老,孙子打爷爷就是坑爹。啃老某方面来说是促进了和谐,坑爹某方面来说是践踏了法律,违背了人伦。在农村的习俗里,很多农村孩子不践踏法律在某种意义上更多的就是不想叫父母丢脸,不想让父母在乡人面前丢了面子,而抬不起头来。而单亲家庭孩子的犯罪率高也许就是这个因为这个原因。,如今炒得沸沸扬扬的“我爸是李刚,宝马吸毒女狂言:我爸是村长”,这些事情不仅啃老而且坑爹,啃老是小事,坑爹那就是丢祖宗脸面的事了,祖宗和爹的脸面都给丢了?你想啃老还可能吗?(笔者:赵水桶)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