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期送出一个轻松的主题,就是告别。新华网摄影频道纪实专栏《识图》的第五期,摄影师钟智勇将镜头对准了一种正在消逝的生产活动——使用鸬鹚捕鱼的渔民生活。
人,战友,与猎物的关系,是人类早期与自然的残酷搏斗中留下的美好记忆。人类如今不再弱小,却在这样一份关系中保存了谦逊的种子。再见了,这一份不再必要的谦逊。人类已经快要登上火星了,请记得在那远离家乡的猎场和战友握手。
新华网摄影频道纪实专栏《识图》征稿继续,欢迎纪实摄影师和未来的纪实摄影师跟我打个招呼。邮箱:909397652@qq.com。
钟智勇,男,55岁,1992年开始学习摄影,先后在报刊发表摄影作品150余幅。在成都日报、西南航空、成都航空等报刊发表多组纪实摄影作品。
图/文 钟智勇
川西平原,位于中国西南的四川盆地西部。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使得“千里沃野,不知饥馑”,因而被称为天府之国。
清江镇地处川西平原东北。这里土地平畴,河流纵横。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北河、中河以及众多河汊盛产鱼虾,这一带过去有许多以打鱼为生的渔民。
郑永君祖先在清康熙乾隆年间,从湖北孝感移民来到清江镇郑家沱村,世世代代放养鱼鹰。到了郑永君这一代,弟兄中还有5人在打渔。
过去,郑家沱村有二三十户渔民。除了禁渔期,一年中有9个多月下塘。每年打渔的收获也很可观。
21世纪初,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加速,交通和房地产业的兴旺,工厂越来越多,北河、中河上游两岸的沙石开挖昼夜不停,河床遭到破坏。5.12大地震后,山区频发泥石流,增加了河水的浑浊度,鱼虾大量减少。
最近几年,郑永君他们一年只有3个多月能下塘打渔。为了维持生计,有的卖掉了鱼鹰,进城打工去了。现在,村里只还剩下10户人在坚守。
2012年,爆发了几次洪水,河水一直很浑浊。郑永君他们等到10月才下塘。
郑永君的鱼鹰队里,最小的也接近50岁了。
郑永君说:“再也没有年轻人愿意学打渔了。”
川西平原上,竹林盘、小河沟、鱼鹰追逐鱼虾的田园牧歌式的风光,真的离我们远去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