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一把黄土捏出世间百态

2018-05-1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进潮和他的泥塑作品

惟妙惟肖的各种作品。

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春夏秋冬”。

  >>致敬匠心|精雕细琢,枣庄玉雕师赋予玉石生命 

  >>致敬匠艺|探访枣庄制笔工匠 108道工序1支好毛笔

  记者 袁鹏 王震

  山亭区山城街道薄板村是一个普通山区村落,但这里却藏着一门传承了六百余年的泥塑技艺,随着近些年来传统文化的复兴,这里的泥塑技艺也越来越为人熟知。

 

刘进潮是刘氏泥塑的传承人,他也被大家称为“泥人刘”。

  600年传承:耳濡目染加后天学习练就泥塑技艺

  根据刘氏家谱和碑文记载,薄板村刘氏族人于元末明初(约1368年)从山西省洪桐县迁居到了现在的薄板村,泥塑技艺也随之被带来,距今已传流六百余年。刘氏泥塑技艺博采众长,作品极具民族特色。人物形神兼备,动物栩栩如生,器具质朴古拙。

  1967年出生的刘进潮是刘氏泥塑的传承人,他也被大家称为“泥人刘”,大众网记者近日专门到他的工作室见到了这位泥塑大师。

  刘进潮告诉记者,过去他的父亲、三大爷用肩挑着各种泥塑的盆盆罐罐去集市上卖,后来发展到用小毛驴拉着排车去卖。

  刘进潮从小耳濡目染,对泥塑一直有着深厚的兴趣。他还记得小时候家东边有个坑,村里建个猪圈什么的取土都是在那里。年幼时跟着姐姐去挖土,就顺手照着弥勒佛的样子捏了个泥塑,那时候不敢往家里拿,就在旁边挖了个洞,每天去都捏一会,直到把作品全部完成。

  初中之后刘进潮利用家乡产的山楂卖起了糖葫芦,一次在往城里的电影院批发糖葫芦的时候,他发现电影院画海报的美工老师美术水平很高,这让他很是羡慕,于是就到电影院里免费帮忙,同时学习美术技艺,这也促进了他泥塑水平的提高。

准备原材料。

泥塑作品创作中。

泥塑作品创作中。

泥塑作品创作中。

  工艺里流淌着时间:有时一年才能做一樽塑像

  到了1992年前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逐步发展,人们对保护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在加强,对泥塑的需求也增加了。周边地区都知道这里有这个手艺就找了过来,但家里的老人当时已经陆续去世,刘进潮就担起了大梁。

  刘进潮说,做泥塑看起来简单但是操作起来其实非常复杂。

  比如做寺庙的塑像,要先用木头立一个骨架,再用草绳缠出来轮廓,之后再上泥。泥也不是随便挖来就能用,要寻找专门的泥土,筛掉其中的杂质。之后要先放在太阳下暴晒,晒完接着往上面泼水,泥变成泥浆,放置一夜。之后根据需要的细腻程度不同往泥里面放麦糠、麦秆、棉花等,放进去后还要反复揉三四遍。以前没有电,泥像塑好之后要经过一年四季的自然过程才能处理好塑像的湿度,等塑像湿度平衡之后通体要打上白色的粉,最后上色。

各种荣誉证书。

刘进潮的工作室。

  传统技艺迎来新发展:开设工作室,关注泥塑技艺传授

  到了刘进潮41岁那一年,赶上了台儿庄重建古城,市里举办了一个青春创业电视大赛,他被文化站推荐去参加比赛。他的西游题材作品“凯旋归来”获奖,他也进入了台儿庄古城做泥塑工作,改变了边务农边打工的生活方式。后来他家附近开发了石头部落,他就回到了家乡,如今在石头部落里设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现在刘进潮经常要到枣庄市范围内的一些中小学幼儿园,传授泥塑技艺,传播传统文化,他希望泥塑这门传统技艺能有更多人关心关注,长久流传下去。

返回枣庄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田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