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危房教学楼迟迟未拆重建 师生租赁仓库民房上课2年
2015-09-08 14:55:00来源:中国江西网
在新建县昌邑乡昌南小学,两年来,100多名师生租赁民房及仓库教学。六个年级的六个班分散在昌南村的多个地方,教室里只有桌椅板凳和黑板。不仅冬冷夏热,师生们还要长期忍受房屋漏水及禽畜的袭扰。 在新建县昌邑乡昌南小学,两年来,100多名师生租赁民房及仓库教学。六个年级的六个班分散在昌南村的多个地方,教室里只有桌椅板凳和黑板。不仅冬冷夏热,师生们还要长期忍受房屋漏水及禽畜的袭扰。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该校教学楼在2013年9月被鉴定为必须拆除重建的D类危房,当地教育部门多次承诺开建新教学楼却又屡屡落空,甚至连由谁来拆除危房都发生了分歧。 本报介入后,新建县已于9月3日拆除危房并将启动新教学楼建设。 为此,有关专家呼吁完善学校搬迁制度,通过实行预案制、领导督办制和责任追究制为学校搬迁引入制度化设计,推动解决现状。 民房里的教室 开学啦!相信很多人脑海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清新幽静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朗朗的读书声汇集交织、孩子们在操场上追逐玩耍……” 可是,对于新建县昌邑乡昌南小学的学生们来说,这些画面是一种奢望。 当日,摆放在昌南小学六年级“教室”正前方的不是三尺讲台,而是村民打包好的一袋袋花生。在一户农民家不到20平方米的堂屋内,花生旁放置了一块临时黑板,其后方还搁置了村民家中各式各样的杂物,学生课桌与课桌之间很是狭窄。 在昌南小学,这已经算得上是最好的一间教室了。 与六年级距离50米的另外一名农户家中,二年级租用的是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仓库,里面坐了10多个孩子。 仓库门口的水泥地上晒满了花生,孩子们的椅子大多残缺。由于没有窗户,不通风,孩子们不得不一边上课一边拿书本给自己扇风,本就不够集中的注意力,还经常会被门前往来的路人、禽畜吸引。 “好热吧?”新法制报记者问道。 “嗯!”课间休息时间,几个同学用稚嫩的声音点头回答道,“现在天气还算好,要是下雨天,这间教室一边上课一边滴水,简直是个‘水帘洞’。” 尽管是晴天,仓库的天花板、墙体、角落等处依然清晰可见裂缝及其渗水留下的斑驳痕迹。 在此上课的李老师也坦言,这里的教学环境很艰苦,“关上卷闸门没了光线,怕闷着孩子,开着又担心学生上课不专心,左右为难”。李老师还说,天气太热时,只好让孩子们出去避暑或提前放学回家。 新法制报记者走访时了解到,该校六个年级的六个班分散在昌南村的多个地方,且每个年级设立在不同的农户家中,年级与年级之间距离远的有近500米。 记者注意到,除了六年级和四年级的“教室”有窗户外,其余四个年级的教室都是封闭式的仓库,教室里除了桌椅板凳和黑板外,连一台简单的电风扇都没有。 师生的“情面” 即便是这样的“教室”,也是昌南小学的教师们“求爷爷告奶奶”,向身边的亲戚朋友租来的。 昌南小学校长李凤林介绍说,昌南小学是1950年建校的,现全校六个年级六个班,共有100余名学生,11名教师。 从2013年9月起,老校舍被鉴定为D类危房(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按规定必须停用或拆除)之后,教育部门要求师生搬出教学楼。 于是,李凤林开始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希望村民能出租房屋,但效果并不理想。 “一个学期600元钱也没人愿意租。”李凤林称,为了不影响孩子们上学,他动员所有教职工托亲朋们帮忙,最后才勉强租到了八间房屋,6间用于上课、1间用于教师办公、1间用于放置教具。 “上课下课太吵了,学生在家里到处跑,我们每天都休息不好,生活大受影响。”四年级设在村民李国庆家里。李国庆称,如果短租一个学期可以接受,但现在租了两年了。 尽管有些抱怨之声,但李国庆还是挺怜惜这些学生:“你不帮忙我不伸手,小孩总得有地方读书,还是希望新校舍早点建起来。” 李凤林说:“由于租赁民房办学超过两年,今年开学前夕,就有一些村民不愿出租了。” 得知这一点,李凤林赶紧带着教师上门做工作,最后看在孩子们的“情面”上,村民们还是同意继续租房给他们。 相比简陋的教学环境,李凤林更担心学生的安全。 “农户家里有狗有猫,万一咬伤学生,我们责任太大了。”让李凤林忧心的还有,昌南村村口靠近河流,一旦孩子课间或放学去戏水,后果将不堪设想。 采访中,李凤林说,虽然昌南小学的教学条件不好,但学生的成绩在乡里却一直是名列前茅。现在最担心的是学校环境太差,日后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对于昌南小学教学现状,学生家长也颇有怨言。 “孩子上学一年,教室冬冷夏热,广播体操也做不了。”一些学生家长抱怨,新教舍迟迟未动工,学生连个健身的场所都没有。 而在昌南小学的原址,操场上杂草丛生,各种健身设备已经报废,这栋教学危楼依然屹立在学校的正中间,天花板上长满了青苔,连内部的钢筋也掉落在地上。 迟迟未开工的新校舍 李凤林则告诉记者:“两年来,我多次向县教育部门打报告,盼望早日开建教学楼,但领导说正在走程序。” 一份2013年9月拍摄的视频资料显示:昌邑乡中心小学校长陶学仲曾表示,昌南小学的新校舍会在2013年年底动工。 不仅如此,今年4月份,新建县教育体育局局长熊昌也在公开场合表示,昌南小学新校舍一定会在今年6月份之前动工建设。 那么,多次承诺开建新校舍缘何会落空? 新建县教育体育局基建科科长张素华接受新法制报记者采访时说,2009年,有关部门曾经拨付44万元用于维修昌南小学的教学楼。谁知2013年资金刚到位,这栋教学楼就被鉴定为必须拆除重建的D类危房。 由于重建比维修要多出30多万元的费用,2014年10月,新建县教体局向县政府打报告,要求给昌南小学新建一栋校舍。但这个报告需要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直到今年4月,报告才得到县政府的批复。再后来,一直没有开工建设新教学楼是因为申请立项、资金到位和招投标都需要时间。 危房拆除的资金存分歧 让李凤林感到无奈的是,现在,新教学楼的建设资金已经到位,但由谁来支付拆除危房资金,又引发了分歧。 张素华表示,学校建设资金到位后,他们多次催促昌邑乡政府、昌南村委会拆除危房,但对方却无动于衷。“我们的资金是负责建设,拆除应该由当地政府负责。” 新建县昌邑乡副乡长程超则表示,从职责上来讲,乡政府并不对昌南小学负责,只能提供一些经济上的帮助。“他们租校舍的钱,全都是乡政府出的,我们也是有心无力。” “学校没有资金来拆除危房。”李凤林说,教育部门要求村里来拆除危房,但村里面也不置可否。 搬迁过渡亟须制度化保障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蒋贤斌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校舍何时能建成还是个未知数,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履行职责,改善学生的上课环境,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否则就是失职的表现。 具体而言,在昌南小学建校舍的问题上,无论是新建县政府,还是新建县教体局,都没有把学生的利益摆在首要位置。蒋贤斌举例说:“难道买一台电风扇、设置一些安全措施,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开会讨论吗?” 今年1月26日,省政协委员、江西中矗律师事务所律师刘良欢在省“两会”上曾递交提案——《关于完善学校搬迁制度的建议》,吁请关注学校搬迁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呼吁完善学校搬迁制度,通过实行预案制、领导督办制和责任追究制为学校搬迁引入制度化设计,推动解决上述揪心现状。 □最新进展 学校危房已拆将启动建设 发稿时,李凤林致电记者,本报介入后,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下,昌邑乡政府、昌南村委会已将危房拆除。 9月7日下午,新建县教体局副局长徐自炤也表示,如果顺利,今年底将启动新校舍建设。在新校舍建成之前,教育部门准备安排昌南小学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先搬到昌邑乡中心小学读书,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目前正在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对于仍旧需要租房上课的低年级学生,他们也会增添一些通风设备,改善学生上课环境。 担任了13年校长的李凤林明年就要退休了。在退休之前,李凤林最大的愿望是看到新教学大楼建起来,让100余名学生回到整洁、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 ◎文/图 新法制报记者付强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马震 热点图片>更多<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